核心提示:
訊:太陽能光伏大棚溫室是一種新型的溫室,集太陽能光伏發電、智能溫控、現代高科技種植為一體。在溫室的部分或全部向陽面上鋪設光伏太陽能發電裝置后,既具有發電能力,又能為一些作物或食用菌提供適宜的生長環境。除了保證光伏發電組件的光照要求和整個溫室大棚的采光要求。太陽能光伏發出的電力,還可以直接為農業溫室進行補光,并直接支持溫室大棚農業設備的正常運行,驅動水資源灌溉,同時解決冬季溫室大棚供暖,提高大棚溫度,促進作物快速增長。 我國的溫室大棚面積世界第一,除開中小拱棚等簡易設備外,日光溫室、塑料大棚的修建面積高達200多萬公頃以上。對于光伏產業來說,假使能將這些透光屋面充沛應用,不僅能夠節約大量的田地資源,更能將其作為中國未來光伏發電事業的重要根基。對于東部土地緊張的地區有著極其重要的借鑒價值。 此外,農業和光伏的“聯姻”,在“棚內種菜、棚頂發電”的新模式上,更創造了極為可觀的經濟效益。一座永久性農業大棚建設成本高昂,維護成本同樣不低。大棚卷簾機械、濕簾風機降溫系統、水肥一體化、二氧化碳發生器、植物生長燈、驅蟲燈等等一系列的用電設備就是一個不小的負擔。農業大棚上建設光伏電站不僅能夠發電滿足上述設備的需求,節約成本,還能減少突然停電可能帶來的意外損失。更為重要的是,在現有政策下,光伏發電補貼讓農業光伏大棚更能創造價值。 我國“十二五”發展規劃中就將太陽能光伏生態大棚電站的模式劃定為BIPV(光伏建筑一體化)示范項目,享受國家財政補貼。特別是在2014年國家能源局14GW的光伏發電目標提出以后,連續的光伏發電扶持政策更是不斷出臺。在東部發達省份,光伏補貼以及日漸下降的光伏發電成本更是降低到了8-10年。經過將近5年時間的研究和推廣,光伏大棚溫室在山東、浙江等地已經有了規模性的應用,而更多的地區則也在計劃應用此類大棚溫室。更加專業的技術與針對性的服務公司也相應出現,光伏大棚產業甚至已經成為某些地區標志產業,“光伏茶”、光伏大棚蔬菜的產出也讓光伏大棚的概念被人們熟知。 在我國未來新城鎮建設規劃中,新農村的建設更是不可回避的問題。如何引進開創性的技術,切實提高農民勞動收入,提高人民總體生活水平?或許,光伏農業大棚為我們提供了新思路。這是一個魚和熊掌如何兼得的故事。在本期OFweek太陽能光伏網《未來光伏與農業的創新之路——光伏大棚專題》中,筆者搜羅了近期中國的一些標志性光伏大棚項目與相關精彩觀點,以供讀者一饗。敬請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