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訊:上千家支架廠商使得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價格低、欠款多、質量混雜構成了目前的支架商業生態。行業漸漸走出低谷的時候,一個國家支柱行業正在走向慘淡,這個行業就是鋼鐵。張虹已經離開光伏行業進入鋼鐵行業兩年了,她說,“鋼材行業比光伏行業慘多了,很多鋼廠虧本運營,一旦停產銀行就來討債,貿易商的資金鏈也吃緊。”光伏和鋼鐵這兩個產能過剩的產業,最大的交叉點就是地面電站的支架。作為中國最大的支架企業之一的愛康科技,每年都會從同在張家港的沙鋼采購數萬噸的鋼材用于支架加工。鋼材價格的跌落使得支架價格也在過去幾年下降了超過30%。中國的支架企業同樣在光伏電站潮中正面臨新一輪的激烈競爭。在很短的時間內躋身支架出貨前列,與其股東正泰有直接關系,為其投資1950萬的浙江天堂硅谷七弦基金的股東之一也是正泰集團。正泰在2013年開發投資的560MW電站大都采用了帷盛的支架。帷盛為了上市的目標一度猛沖業績,“由于國內市場普遍存在的帳期,導致帷盛一度被拖欠了3個多億的貨款,算下來有1GW的支架出現了嚴重的欠款。”一位已經離開帷盛的員工向記者表示。帷盛在2013年下半年就解散了中國銷售團隊,“只留了幾名員工去收繳賬款。”其更看重的海外業務也并不順利,“國際業務的毛利率能達到30%,但是海外客戶對支架要求高,因為質量達不到要求經常會被返工。”目前帷盛的應收賬款已經縮減至數千萬,在中國市場把重心放在了安裝工程和EPC,“單純的支架銷售業務已經不再做了。”在正泰投資的電站和其他EPC業務的支持下,帷盛2013年出貨量超過900MW。跟帷盛與正泰的捆綁類似,深圳安泰科與諸多國有電站投資企業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中廣核、中節能、國電、華能等都是安泰科的大客戶,也為其出貨量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