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3D打印是快速成型技術的一種,其基本原理是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過逐層打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這種制造方式意味著3D打印材料性能直接決定成品的強度、剛度、粗糙度、防潮性、熱穩定性等諸多性能。因此,對打印材料的持續擴展,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行業未來的發展空間。
而現階段,3D打印材料非常有限,常見的有石膏、塑料、沙土、可粘結的粉末顆粒乃至金、銀和強度極高的鈦、不銹鋼等,可基本滿足某些輕工業民用產品的需求,但離重工業(汽車、飛機等)及對材料要求十分嚴苛的生物醫藥產業(腎、臟等人體器官)還相當遠。總體來看,食品、建筑、醫療、汽車各大行業均有3D打印產品面世,但材料的稀缺性致使醫療、汽車行業應用3D打印的成本極高,因此產業化之路尚遠。
各行各業對材料性能的需求不盡相同,細化到具體產品,3D打印的材料更具有不可替代性。諸如打印建筑產品最好使用水泥沙土而非塑料,再如我們可以打印出一個塑料假牙模型,但不能直接給病人使用,因為構成假牙的材料不是生物材料。如此一來,3D打印技術的使用空間將大打折扣。
針對3D打印材料的研發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高端工業的一些領域也已實現突破,但面對繁雜多樣的市場空缺,仍然顯得力不從心,3D打印真正的潛力還有待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