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17時,青海省最后一個無電村——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縣唐谷鄉東吾村順利通電,標志著由青海省電力公司建設管理的青海省無電地區電力建設電網延伸通電工程提前一年竣工投運,從根本上解決了青海無電區2.27萬戶、8.34萬人的用電問題。據悉,這是今年以來,我國解決無電人口用電問題的又一個重大進展。國家電網公司農電部副主任張蓮瑛表示,青海省電力公司提前一年全面完成無電地區電力建設任務,為青海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農牧民生活條件改善做出了積極貢獻。
國網將實現電網覆蓋范圍內戶戶通
據了解,2013年6月7日,國家電網公司與四川、西藏、甘肅、青海、新疆5省(自治區)政府在京簽署共同加快推進無電地區電力建設的協議,明確任務和計劃安排,確保完成建設任務,到2015年實現“無電地區人口全部用上電”的目標。對此,國網鎖定將提前一年全面完成大電網覆蓋下的無電地區電力建設,這也是國網對無電地區人民的莊嚴承諾。
其中,青海省無電地區電力建設電網延伸通電工程從根本上解決了青海無電區2.27萬戶、8.34萬人的用電問題。工程總投資12.25億元,項目涉及19個縣、75個鄉鎮、282個村社,工程新建10千伏及以上線路2693.72千米、低壓線路2793千米,建設改造標準化配電臺區804座。
此前,甘肅無電區電網建設任務已全部完成,新建10千伏線路584公里,新建0.4千伏線路639公里,解決了張掖、慶陽、隴南、甘南等市州2.7萬多農牧民的用電問題;今年9月25日,隨著新疆阿克陶縣巴仁鄉罕鐵列克村35千伏配電化項目工程投運,新疆最后一個無電村正式退出歷史舞臺,全疆98.4萬無電人口結束了無電歷史;11月20日,川藏聯網工程投運,徹底解決了西藏昌都和四川甘孜州南部地區145萬人口的用電問題……可以說,今年以來,我國解決無電人口用電問題獲得了重大進展。
著力提高農網智能化水平
“實現全部無電人口通電,關系‘兩個一百年’戰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事關和諧社會的建設。”國家電網公司農電部副主任張蓮瑛表示。因此,新疆、甘肅、青海、四川、西藏等地從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推動民族團結進步、構建和諧社會的角度出發,打響了一場艱苦卓絕、延伸光明的無電地區電力建設大決戰。
如青海無電地區電力建設中,重點把用電信息采集系統、農配網集中監控系統作為大電網延伸下的智能農網基礎,以提高農網智能化水平為目標,不斷完善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功能,著力增強電網與客戶和各類新型能源的互動功能,努力打造結構優化、布局合理、技術實用、供電質量高、電能損耗低的新型智能化農網,為統籌城鄉發展提供重要基礎,并將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的新格局推向一個新高度。
由于無電地區自然條件相對惡劣,其施工現場大多地處偏遠,布點分散,部分地區海拔高,建設管理難度大,投資需求大,電力建設和運營成本等都較高,對此,各地加強對無電地區電力建設項目資金、建設進度和工程質量的監督與管理,并建立工程實施情況定期上報制度。
今年將基本解決無電人口用電
11月21日,中電投黃河公司將最后一批369套戶用光伏電源系統發放到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哈秀鄉的牧民手中。據了解,中電投黃河公司在玉樹地區進行光伏獨立供電工程的建設,對具備光伏電站建設條件的地區采用建設獨立光伏電站的方法解決通電問題,對居住比較分散的牧戶、電網無法延伸的零星散戶,發放戶用光伏電源系統解決基本生活用電問題。
“在國網通過電網最大限度延伸解決無電人口通電問題的同時,地方政府、發電企業則負責采取分散供電的方式解決居住分散、大電網無法覆蓋的無電人口用電問題。”國網相關人士介紹。對此,國家能源局印發的全面解決無電人口用電問題三年行動計劃(2013年—2015年)有明確的責任、分工要求。當然,電網覆蓋范圍的擴大是個漸進的過程,按照相關規劃,隨著供電范圍的擴大,將有更多的“風光互補”、新能源被電網供電取代。
根據全面解決無電人口用電問題三年行動計劃(2013年—2015年),今年將基本解決無電人口用電問題,2015年將全部解決無電人口用電問題。此外,國家能源局還要求,為實現無電地區長期可靠用電,對獨立光伏供電項目要建立長期運行維護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