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行實現穩中有進總目標。行業上下積極應對復雜嚴峻的經濟局勢,奮力開拓國內外市場,確保了行業發展穩中有進的年度運行總目標,工業增加值、主營業務收入和出口交貨值等主要經濟指標均實現了8%以上的中高速增長。16個子產業中,除工程機械行業外,其余15個行業均實現了增長,其中辦公文化設備、儀器儀表、軌道交通設備、汽車及零部件、內燃機、基礎件、機床工具、電工電器、重型礦山機械、船舶制造、飛機制造等11個子產業的增速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龍頭企業結構調整力度大。中聯重科通過收購奇瑞重工和大力發展環境產業與金融服務業,實現從工程機械“一業獨大”向工程機械、環境產業、農業機械、重型卡車和金融服務“五業并舉”的轉變。三一集團則全力推進核心市場、核心業務和核心能力三大轉型,從而在行業下行周期中,實現了部分產品市場份額的逆勢提升。過去以地面工程裝備為主的工程機械行業正向地面工程裝備、地下工程裝備、海上工程裝備全方位發展。
自主創新取得新突破。世界最高時速的米軌動車組,世界首輛超級電容100%低地板有軌電車,國內首條、世界第二條8英寸IGBT專業芯片生產線,世界最大平頭塔機T3000,全球首臺煤礦斜井專用TBM掘進機,世界首臺500kV單相自耦變,世界首臺單柱結構160Mvar(兆乏,總容量)/1100kV并聯電抗器,國內首創的大直徑全斷面硬巖隧道掘進機、長距離大運量圓管帶式輸送機等一大批重大高端產品研制成功,為行業發展增添了新的動力。在湖南省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工作領導小組發布的2014年度全省產業技術創新10大標志性成果中,有8大標志性成果在機械裝備行業。
現代制造服務業開始發力。南車株機、衡陽特變、湘電集團、中聯重科、三一集團、鐵建重工等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從“單臺產品供應商”向“成套設備供應商”和“服務供應商”轉變。南車株機公司在著力打造“綠色、智能”城市公共交通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的過程中,一年拿下1200余輛地鐵列車訂單。一批適應工程機械、汽車、機械行業需要的再制造企業應運而生,長沙成為全國首批兩個國家級再制造產業示范基地之一。中聯重科籌建財務公司已獲中國銀監會批準,三一集團與永清環保等共同發起投資30億元設立湖南首家民營銀行。
零部件制約瓶頸得到有效緩解。
越來越多的高端主機裝備實現國產化的同時,過去受制于人的關鍵零部件加快了自主創新步伐。液壓系統、軸承、數控系統、特種專用材料等不斷傳出可以替代進口的消息。工程機械的油缸、自主控制器、顯示屏、減速機、回轉支承以及底盤、變速箱、車橋和四輪一帶等均實現了自主生產;高速重載工程機械大流量液壓系統核心部件獲得了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風電領域也形成整機、電機、變流器、葉片、軸承、控制系統等較為完備的綜合配套能力。
新能源汽車發展加快速度。隨著長沙眾泰云100上市,湖南新能源汽車產量大幅提升,僅長沙眾泰、長沙比亞迪、南車時代3家企業生產的純電動轎車、純電動大巴和混合動力大巴的產量就超過6000輛,較上年翻番,其中眾泰云100投產后的2個多月就在長沙上牌2018輛,長沙眾泰和長沙比亞迪均躋身我國新能源車企前10強。全年省內新上牌新能源汽車3028輛,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任務指標。省內初步形成了新能源汽車整車、關鍵零部件、新材料共同發展的產業生態。
國際化戰略穩步推進。在國內需求嚴重不足的情況下,2014年湖南機械裝備企業大舉進軍國際市場,取得了好于國內同行的業績。中聯重科收購了德國M-TEC和荷蘭Raxtar,進一步完善了國際市場“網絡化”布局,提出在未來3~5年內將海外收入在主營收入中的占比提升至30%以上。三一集團則采取平行設計的方式,在海外建起了四大研發與制造基地和六個海外大區平臺,2014年在巴西、印度等新興市場均收獲意外驚喜,巴西世界杯12個比賽球場中有8個采用三一設備建設。南車株機一連拿下了8個海外大單,合同總金額高達194億元,占全國高端軌道交通裝備出口額的45%,成為我國高端軌道交通裝備大舉出海的標本。新晉百億企業泰富重工也與巴西石油公司簽下8艘海工工程船4億美元的合同,雙方還簽署了長達16年的服務協議。
(作者系湖南省機械行業管理辦公室綜合處處長、調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