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該路透社報道引述消息人士提供的信息稱, 中國工商總局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八條,指控西門子及其經銷商進行了商業賄賂。此
該路透社報道引述消息人士提供的信息稱, 中國工商總局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八條,指控西門子及其經銷商進行了商業賄賂。此外,針對西門子的此項調查涉及多達1000家醫院,可能進一步調查其他醫療設備制造商。
5月4日晚,國家工商總局新聞發言人表示,國家工商總局沒有展開對西門子公司商業賄賂的調查,也沒有接受相關媒體的采訪。西門子公司同時對外回應,“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一個分支機構正在對西門子醫療實驗室診斷業務的市場與業務模式進行了解,該模式在全球行業內被普遍采用。這一工作并未涉及任何腐敗問題,也與任何個人利益無關。”
實際上,“這個事出來之后,懂行的一看就知道是有人在搞事。”昨日下午,醫藥行業咨詢專家史立臣表示,“傳言中對西門子的指控集中在它的商業模式上(即通過捐贈設備換取醫院使用其醫療試劑),這一點是比較滑稽的,因為這個商業模式全世界都在用,包括國內企業。”
史立臣稱,傳言中所指賄賂行為已涉及千家醫院,更使傳言的真實性大打折扣,“千家醫院涉賄,如果是真的,那就是大案了。不可能到現在才由一家外媒通過無信源的報道公開出來。”他說,基于自己對這個行業的了解,這次“西門子涉賄”,很大可能是一次有計劃的輿論事件。“最大的可能是來自國內或國外的同行業競爭對手,也有可能來自合作不甚愉快的經銷商。”
值得玩味的是,一位業內人士坦言,西門子醫療器材的銷售不同于葛蘭素史克,“葛蘭素史克要跟醫院直接打交道,而西門子針對經銷商。經銷商跟醫院怎么談,跟西門子公司無關。”“因此西門子在合規方面規避得很好,更難查出問題。”
另據業內人士介紹,大多數醫院都接受過醫療器械捐贈,很多衛生行政部門和慈善機構都在積極推動醫療器械捐贈。“因為成本很低,醫療器械企業通過‘捐贈換協議’促銷,已經是業內最普遍的營銷辦法,使用了捐贈醫療器械,相應的耗材就必須要向捐贈方購買,甚至以遠高于市場價的價格在購買。”
上述業內人士分析說,“購買醫療器械花的是各地衛生系統和醫院的錢,企業愿意免費捐贈,他們當然歡迎。耗材的錢是平攤在診療費用當中的,是患者掏錢,所以不存在成本壓力,現在說看病貴現象、大檢查現象,就是這么來的,企業方找到了最佳利益平衡點。”
不過,史立臣表示,醫院在購買大型醫療器械時,三個環節比較容易出現賄賂行為。“一是采購,因為大型器械尤其是進口器械,直接是返以數百萬的金額,如一報價800萬元進口器械,直接回扣可能達到400萬元;二是耗材方面,醫院采購后,相關負責人可以獲得返點;三是耗材維護方面,很多器械能使用多年,但需要維護,這其中也可能產生賄賂。”
在此之前,早有傳聞稱,醫藥分銷的合規“風暴”或正吹向醫療器械領域。工商總局等自去年5月起已悄然展開對通用電氣、飛利浦和西門子在華業務是否存商業賄賂和價格壟斷的調查。因此,這則由路透社發布的消息,引起了市場普遍關注。
不得不提及的是,西門子近期“禍事不斷”。
美國司法部文件披露,2001年3月-2007年9月間,為贏得基礎設施的合同,西門子花費了約14億美元用于在全球各地行賄,其中在華涉及商業賄賂的部門就包括西門子醫療,其支付約1440萬美元向5家中國醫院行賄,獲得近3億美元的醫療設備訂單。西門子為此向美國、德國政府支付了總額超13億美元的罰金。
除此之外,西門子還曾爆發“假訂單事件”,大大減少了市場對西門子的好評和信心。
今年1月開始,一封名為《致西門子醫療經銷商的公開信》在網絡流傳,信中指出,西門子醫療因內部管理不善,為了完成季度銷售目標,經銷商被逼簽訂虛假合同,并向西門子醫療額外支付10%貨款的設備定金,從而達到完成合同額50%業績收入的目的。
信件公布后,經過反復爭論,西門子部分經銷商陸續拿到了西門子醫療的退款,未拿到退款的經銷商還在聲討當中。
今年2月,西門子宣布裁員7800名,比例占全球員工比例2%,高于此前預期,其中醫療業務首當其沖。數據顯示,2014年,西門子醫療業務部的營業額下降6%至33.2億美元,而其利潤則下降13%至4.13億美元。其中,優勢業務醫療影像利潤下降最為明顯,利潤率從17.6%下降到14.5%。
受醫療業績下滑的影響,西門子不得不進行整合重組。
2014年8月,西門子以13億美元賣掉了醫療IT部門。隨后,西門子又宣布剝離助聽器業務,以21.5億歐元的價格出售給投資公司殷拓集團(EQT)及德國斯特朗格曼(Struengmann)家族。2014年10月1日,西門子德國總部已經宣布分拆全部醫療業務,并在整體分拆后單獨成立公司。
西門子醫療管理之患
長期以來,中國公立醫院大型醫用設備市場一直被“GPS”三分天下,國產醫用設備甚至連縣級醫院都很難進。“GPS”是大型醫用設備界對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飛利浦(Philips)、西門子(Siemens)這三家跨國企業的簡稱。
據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中國醫療器械市場占有情況是,美國通用電氣、德國西門子、荷蘭飛利浦三家巨頭占據超過70%的市場。但一段時間以來,西門子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并不景氣,加之國內的政策轉向支持國產品牌和打壓高價,外資企業都面臨著復雜的市場生態。
據報道,2014年6月初,國家衛計委發布《國家衛生計生委關于控制公立醫院規模過快擴張的緊急通知》的32號文要求嚴控公立醫院規模過快擴張,對部分醫院單位規模過大,追求床位規模、競相購置大型設備包括進口大型醫療器械等的問題進行遏制。2014年8月18日,國家衛計委表態,將“重點推動三甲醫院應用國產醫療設備”。
中國醫藥物資協會發布《2014年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藍皮書》,其數據顯示,國產醫療器械近年來發展迅速,銷售額由2001年的179億元發展到2014年的2556億元,2014年的銷售額比上年增加20.06%。在2556億元的銷售規模中,醫院市場銷售為1994億元,占76.09%。
中國醫藥物資協會醫療器械分會會長柏煜曾表示,國家政策的鼓勵、基層醫療市場對國產醫療器械的放量、中高端國產醫療器械的崛起以及高端進口品牌的萎縮,這些都將推動國產醫療器械唱主角變成事實。
而在此背景之下,西門子卻出現了管理“頑疾”。
據《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西門子醫療在中國的銷售模式一直是以經銷商代理模式為主,因西門子醫療進入中國就帶有天然的品牌和技術優勢, 相對于經銷商,西門子醫療處于強勢地位。”一位華南的經銷商張超說,“多年前,誰拿到西門子醫療器械的代理權,就等于利潤有了保障。一個經銷商不干了,后面有幾十個排隊候補的。”
正是因為 “強勢”,在銷售模式中,西門子醫療采取壓庫存、收合同定金等。“其實,這種情形存在很多行業。盡管經銷商處于相對弱勢,但雙方都能盈利豐厚,一旦需求放緩,各方矛盾就激發了。”有業內人士分析。
據張超介紹,近幾年西門子一直面臨著很大的庫存壓力,影像、彩超等部門都有比較大的庫存問題。“我們現在庫存可以維持兩年的銷售。” 他說。
而參與維權的經銷商李俊(化名)之所以萌生退出曾經炙手可熱的經銷商代理,除了維權遭遇不快,另一個原因是目前形勢不樂觀,大型醫療設備需求下滑。此前的市場相對飽和,新的需求在下降。
同時,西門子醫療除了面對通用電氣和飛利浦等外企的競爭,近年來還面臨國內企業的競爭。
在通用電氣工作多年、現為國產醫療設備生產商飛依諾董事長的奚水認為,國際大型醫療設備廠商在國內面臨的競爭比以前更為激烈,因為他們開始遭遇國內企業的反擊。雖然目前這一競爭還主要來自于B超和彩超,這種技術門檻不太高的傳統設備領域。
“國產的生產商邁瑞、飛依諾以及深圳的生產商雖然數量不多,但已經蠶食了中低端市場。在CT、MR這些大型設備上,雖然國際品牌依然占有絕對優勢,但是像政府大力支持的國產制造商上海聯影已經開始向這一市場發起挑戰。”奚水分析表示。
這也得到了廣州一國產醫療器械廠商負責人的認同。“現在我們在低端設備上,與跨國企業可以同時競標,并且很多時候醫院對我們的產品都很認可”。不過,該負責人還表示,“目前國家對醫療器械采購這塊管理很嚴格,我們都是通過代理商以幾乎是成本價格的最低價格競標。”
之所以 “假訂單”事件爆發,多位經銷商均表示,這是因為西門子醫療在中國實施激進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