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隨著德國宣布啟動升級版工業4.0平臺,中國版工業4.0《中國制2025》昨日宣布落地。早在今
隨著德國宣布啟動升級版工業4.0平臺,中國版工業4.0——《中國制2025》昨日宣布落地。早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提出要實施“中國制造2025”。
在此大背景下,產業地產正迎來發展的新機遇。
那么,哪些產業地產商能在此大機遇下受益呢?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中國總部經濟研究中心高級咨詢師陳智國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產業地產與“中國制造2025”的有效結合,一是看產業供地方式、產業地產的培育;二是看各方的結合,包括創新使產品形態更加多元化,以及研發、制造的有效融合。
多家房企布局產業地產
《中國制造2025》明確了9項戰略任務和重點:一是提高國家制造業創新能力;二是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三是強化工業基礎能力;四是加強質量品牌建設;五是全面推行綠色制造;六是大力推動重點領域突破發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300024)、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十大重點領域;七是深入推進制造業結構調整;八是積極發展服務型制造和生產性服務業;九是提高制造業國際化發展水平。
國金證券(600109)研究員后立堯分析指出,國家提出“中國制造2025”,將其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未來將在政策、資金、技術等多方面對相關行業予以支持。
多家房企已經嗅到機會,正摩拳擦掌。
在河北固安,通過與產業新城運營商華夏幸福(600340)采用“政府主導、企業運作、合作共贏”的市場化運作模式,發展“航空航天、生物醫藥、產學研、電子商務、生產型服務業”等產業集群,固安已經形成了原材料科技、航天科技(000901)等高端制造業的產業鏈條。
在轉型的躁動下,遵循其“城市配套服務商”的定位,萬科計劃在下個十年,繼續專注于房地產行業,但產業地產將與住宅地產、消費地產并駕齊驅,成為拉動業務的三駕馬車。
早在去年5月,萬科就宣布了在廊坊開發物流地產。在此之前,萬科其實已在操作多個產業地產項目,包括青島國家級廣告產業園、前海企業公館、深圳留仙洞總部基地綜合體、鄭州全球高新智慧產業園等。
綠地從2011年就開始謀劃產業地產布局,其和東航、南航等大型航空巨頭聯手,把發展重點瞄準了空港新城。
今年1月15日,主打物流園區模式的華南城宣布,將通過引入互聯網服務商騰訊,加速其實體商務與電子商務的整合,以此形成跨越地區的全國商貿批發網絡。
產業地產向創新延伸
在《中國制造2025》正式落地后,哪些產業地產商能夠借力東風,順勢突圍?
高力國際華北區總監孫超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之前一些城市忽略了制造業的需求,比如北京,在城市規劃時,排除了一些制造業的功能。其實制造業本身沒問題,只是要把制造業進行細分,選擇其中適合北京的部分進行發展,因此“中國制造2025”落地對制造業的創新和變革是一種促進。
孫超說,怎么制造?制造什么?為什么制造?進行這樣的細分后,就可以考慮產業地產商怎么去適應市場的要求。在這個行業里,有的產業地產商已經做了很多年,有些是剛剛涉足,但需求上的差異,可以讓大家互相學習。
陳智國表示,“中國制造2025”對制造業提出了更高端的方向,會有更多的制造業項目伴隨產業地產一起發展。換句話說,有高端制造業往產業地產的“殼”里裝,制造業的方向和區域的主導產業以及產業地產的供應,三者更為契合。
他說,在智能制造產業里,最主要的就是創新,而信息化、智能化與創新聯系更為密切,因此產業地產的供應將不會再以廠房和工業園區為主導,而更多地向創新延伸。在載體上,也更趨向于孵化器、創新服務平臺等將創新、研發一體化的產品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