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訊:2009年債務問題襲來,歐洲多國哀鴻遍野,唯有德國一枝獨秀;2014年,恢復中的歐元區陷入“危機后遺癥”,歐元升值、通貨緊縮,曾經同為歐元區經濟領頭羊的法國也意外驚現零增長,唯有德國屹立不倒,仍是整個歐元區經濟的“定海神針”。究其原因,強悍的制造業和其背后完善的社會經濟制度支持,是其抵御債務危機及外來風險的銅墻鐵壁。
一枝獨秀
歐債危機是美國次貸危機的延續和深化,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歐洲部副主任姚鈴向國際商報記者回憶說,正是金融業等虛擬經濟泡沫破裂,經濟杠桿效應放大,引發全球經濟衰退,進而點燃歐洲暗藏于風平浪靜下的巨大債務風險,部分歐洲國家財政紀律松弛,導致赤字過高,債務水平嚴重超標。
姚鈴指出,相比之下,德國由于長期以來在經濟制度上保守穩健的作風,成功躲開了債務問題的風暴眼;之后又憑借實體經濟制造業的絕對優勢,在全球需求疲軟背景下,繼續保持難得的增長。
數據顯示,在金融危機導致全球經濟最疲軟的那幾年,德國經濟只有在2009年出現5.1%的大幅衰退,2010年就開始強勁反彈,全年增長3.6%,創17年來最高增速。2011年,德國經濟增長3%,失業率降至5.7%,為1991年以來最低點。此外,2011年德國進出口額均創歷史新高,出口額較上年增長11.4%,首次突破1萬億歐元。
此后,2012年、2013年德國經濟繼續保持增長。來自德國聯邦統計局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第一季度德國的經濟增長率達到了0.8%,是2013年第四季度的兩倍,并且為3年來的最高值。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5月19日發布報告指出,德國經濟目前處在一個相當健康的狀態,政府預期2014年可以取得1.8%的增長率,并在2015年加速至2.0%。2014年第一季度德國有3.3%的年化增長率,相比之下,歐元區18國的平均增長率僅為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