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訊:光伏產業的興起,使得相關會議不斷。3月15日的一個會議雖未引起業內熱議,卻是意義非凡,以致讓筆者想到“載入史冊”一詞。這就是國家能源局、國家認監委召開的光伏產品質量政策研討會,商討落實兩部委于2月8日印發的《關于加強光伏產品檢測認證工作的實施意見》。今年以來,分布式光伏電站推廣不利,檢討之聲不斷,質量問題尤為突出,國家從嚴標準的決心可鑒。質量令人擔憂。目前中國已建光伏電站總量是16GW,資金投入至少1600個億,而這些電站能否按要求使用25年,組件衰減程度能否達標卻是業內人士心照不宣的事情。國內電站建設質量不佳的集中表現之一,當屬去年網上熱傳的一篇《一個老EPC眼中的光伏電站真相》:“這個項目用的組件全是清倉和退貨,組件功率190W、220W、230W不等,全部貼成245W來充數。支架、匯流箱、逆變器、10KV升壓變等光伏電站設備都是自家的集團企業生產的,‘做的牛頭不對馬嘴’,由此可見電站質量,遲早會出事的。”對此,老EPC驚呼:“為什么能夠做好的東西就是亂搞呢?”,“國家為什么不監管好每個項目?”融資環境尚須成型商業模式支撐”。原因是:“30%建成的3年以上的電站都不同程度出現了問題,建設1年的電站成本、收益都出現了較大的波動,有的建成三年的電站設備衰減率甚至達到了68%!”對于光伏電站市場的融資,筆者也進行了長時間的探討,無論產業基金、資產證券化,還是其他,這些金融產品的呼之不出,不是止步于法律政策的不具備,多是止步于標準的不具備。安裝在鋁合金上,鋁合金與鍍鋅鋼結構支架連接,接地本身就很牢固了,但驗收專家就是要我們用接地線,再在組件上接到支架上,這不是完全脫離現實嗎?”做不出好產品嗎?當然不是。德國和日本是出了名的要求嚴格、辦事認真國家,過去,中國的大宗商品或者進不去,或者進去了只能進低端市場;現在,中國的光伏產品一改這一歷史,產品質量及品牌已經進入世界一流水平。過去,許多中國光伏企業銷售市場份額的60%在德國;現在,中國光伏產品又占據了日本市場40%強的份額。為了鞏固在日本市場的這一成果,許多中國企業甚至不斷提供附加值更高的產品。“開始有企業提供30年20%的功率保障,晶科、英利等提供了10年92%的功率保證,或者其他企業給出了12年90%的功率保證。這比常規的10年90%、20年80%功率保證普遍提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