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OFweek半導體照明網訊:今年3月27日,海信正式發布了65吋、55吋、50吋XT900系列ULED電視,伴隨著這一系列產品的推出以及公司發布的一些相關言論,立即引發了各方對這一舉動的強烈反應,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關于ULED和OLED之間的概念區分以及市場定位的問題。 OLED vs. ULED 據行業專家介紹,ULED中的U是Ultra縮寫,意為極致、超高,寓意為更好的LED背光。ULED的原理是采用多分區獨立背光控制和HiView畫境引擎技術,并模擬主動式發光顯示器件的優勢特征,實現高對比度、高色域和高速響應的畫質表現力,相比OLED,ULED電視在色彩飽和度、對比度表現上和OLED相當,在亮度、技術成熟度和使用壽命等方面比OLED相對更具一些優勢。 OLED自誕生以來一直被寄予厚望,它是明顯優于LCD的下一代顯示技術,具有簡單的三明治結構,兩層電極之間夾有一層非常薄的有機材料,當有電流通過時,這些有機材料就會發光。我們現在所說的LED電視其實還是LCD,只不過背光使用的是LED,而OLED是自發光的,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LED。如果和LCD相比,OLED最大的優勢便是無需背光源,可以做得很薄,LG已經將OLED電視的厚度做到了4mm,其他優勢還包括可視角度更大、色彩更豐富、節能顯著、可彎曲等等。 為了避免這二者的概念產生混淆,以及在技術上對其有更為準確的定性,有關機構對二者進行了評測并推出了相關的標準。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三研究所、國家廣播電視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專家和消費者對ULED和OLED電視的圖像質量進行主觀評測,評測結果顯示,在清晰度、色彩等八個關鍵畫質指標中,ULED都不低于OLED,而在運動畫面表現、清晰度、色彩方面則要優于OLED電視。 此外,中國電子商會聯合部分企業發布了《OLED新一代顯示技術規范》,這是國內彩電業首次對OLED電視作出明確定義。《規范》從顯示可視角度、色彩飽和度、對比度、響應速度、機身厚度和重量、曲面設計6個方面,對OLED電視進行了界定。其中,規定色域覆蓋率可達到115%以上;對比度可達到無限對比度;響應時間可低于1微秒;厚度可達到5毫米以下;呈現最佳曲面設計。 通過技術對比,有關專家所總結出的一些初步結論是,ULED并非是劃時代的新奇技術,而是對LED背光進行了專門的優化,除了背光分區控制和智能峰值亮度提升,ULED還支持廣色域匹配和智能超解像,這樣的優化對于顯示效果的提升顯然有益的,其中也有相當的技術含量,對于海信這樣的優化應該予以肯定。 除技術因素外,價格也被認為是幫助ULED電視搶占OLED市場而成為市場主流的重要砝碼。從目前的售價來看,OLED電視受到品牌和屏幕尺寸大小影響,價格差異較大。合資品牌OLED電視最低在5萬元左右,而國產品牌OLED電視售價也達到3萬元左右。與之相比,ULED電視售價就要低出許多,海信65英寸的4K ULED電視售價不足55英寸OLED電視售價的一半,價格優勢比較明顯。 眾說紛紜,根源何在 對于市場上目前的這一現象,不同方面表現出了不同的態度和觀點。 創維集團總裁楊東文認為ULED這個概念叫法不準確,并不能獲得業界的認可。此外,創維方面還談到,“今年是OLED電視的元年,希望彩電行業廝殺奉獻多年的大佬愛惜新技術發展,正如愛惜自己企業品牌形象。”京東方集團副總裁張宇也表示,所謂ULED其實就是在LED液晶面板基礎上,對畫質進行了改進,本質還是LED電視。“ULED的叫法,更多的是企業的炒作。” 還有相關分析表示,海信趁OLED尚未普及之時推出這樣的產品是在搶時間差。自2012年OLED大屏顯示方式面世以后,價格一直居高不下。一家韓國面板企業負責人坦言,OLED顯示方式居高不下,給了海信推ULED的機會。在OLED尚未全面普及的情況下改良的LED產品肯定會受到市場的歡迎。家電分析師梁振鵬也認為,海信在新舊產品過渡時期,推改善性產品搶占市場,獲取短期利潤的做法無可厚非。這正體現出OLED產業升級才是擺在中國面板顯示產業面前的當務之急。 目前,OLED顯示技術主要掌握在三星和LG兩家企業手中,大屏顯示面板主要來源于這兩家企業。其中一家企業的負責人表示,對于海信的叫板并無任何擔憂,因為在新的顯示技術儲備方面,韓國企業已經搶占了先機。實際上,海信方面也表示,承認OLED產品的優勢,但認為目前市場并不成熟。
中國家電商業協會營銷委員會執行會長洪仕斌對此做出提醒,近年來外資企業每隔2到3年就推出一個諸如3D、4K、OLED等新概念。如果國內彩電企業一味地在后面追趕,則正好掉入他們的技術圈套。相比之下,彩電的智能化則是一個全新方向,大家都處在同一起跑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