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一旦騰訊云在此時選擇利潤而犧牲規模的話,那么其將徹底失去云服務市場二把手的地位。
當華為云在云服務市場高歌猛進跑馬圈地的時候,騰訊云卻迫于資本壓力開始做“減法”追求盈利。
在今年3月28日的華為財報會上,孟晚舟透漏稱,2021年華為云已實現收入201億元,在全球IaaS市場上排名第五,在國內則超越了騰訊云,擠進前二的位置。
此外,華為云CEO張平安也表態,“華為云還需要大量對云生態系統的投資,當前盈利不是關注重點,集團在這方面也沒有壓力。”從孟晚舟到張平安的發言,種種跡象表明華為在云服務市場將繼續維持高投入的趨勢。
而反觀騰訊云,在制定了2022年要實現盈虧平衡的目標后,開始進行戰略調整做“減法”,不僅在人員配備上開始精簡,而且在業務方面,也有選擇的承接云服務業務,對于一些不盈利的項目也增加了審批難度。
當前,云服務廠商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增收不增利的行業現象普遍存在,而彼時國內的云服務市場方興未艾。一旦騰訊云在此時選擇利潤而犧牲規模的話,那么其將徹底失去云服務市場二把手的地位。
騰訊云需要盈利還是規模?
在經歷了云服務市場極度內卷的競爭后,阿里云終于盈利了,這讓同樣成立了12年的騰訊云倍感壓力。
根據最新財報顯示,2022財年,阿里云營收突破1000億,經調整的經營利潤高達11.46億,這也意味著在經歷了多年的價格戰之后,云服務市場終于有巨頭開始憑實力賺錢了。
不過,阿里云的盈利也讓騰訊云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一方面是公司的股價腰斬招致股東的不滿,另一方面更是對手在云服務市場的競爭力讓騰訊云感受到威脅。
因此,在公布2022年Q1的財報后,騰訊管理層表示,騰訊云將在2022年實現盈虧平衡的目標。
而為了扭轉集團的業績增速以及順應行業的發展,騰訊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進行了一次結構性的組織調整。在這次調整中,最大的看點就是騰訊云新成立政企業務線,開始往政務云上發力。
可見,騰訊對于騰訊云寄予厚望。但是,為了達到2022年實現盈虧平衡的目標,騰訊云開始重點押注PaaS層和SaaS層等高毛利率的業務投入,同時取消轉售的規定,并全面向銷售自研產品傾斜。
不僅如此,騰訊云還讓具備產品開發能力的部分部門自負盈虧,甚至全員背負銷售業績考核。當利潤率成為騰訊云的主要指標,一些不盈利項目通過審批的難度恐會加大。
這些舉措段時間內可能會讓騰訊云的盈利獲得一個加大的提升,但是這種選擇性開展業務的做法,恐怕也會讓騰訊云的市場份額受到相應的沖擊。
畢竟,目前國內市場處于“多云”的情況,客戶的議價權以及可供選擇的廠商也較多,其并不會為單一云廠商的產品調整而買單。
眾所周知,云服務市場是一個技術以及資產密集型的產業,其前期需要巨大的投入,而為了開拓市場,國內的云服務商在價格上的競爭在所難免,因此造成了行業普遍盈利較難的現象。
要是放在以往,騰訊可以從其他業務賺取利潤來反哺云服務業務,但是最近幾年,受到疫情的影響,經濟發展的目標已經從高增長向高質量轉變,同時人口紅利的衰減以及反壟斷等因素的影響,對于騰訊集團來說,都是個巨大的沖擊。
今年5月份,騰訊發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財報,其游戲、網絡廣告業務下滑,雖然整體上公司的業績還處于上升中,但是其增速已經遠低于市場預期15%-20%。
此外,騰訊的股價已經從2021年最高的749.548港元/股跌至目前的307.6港元/股,股價已經腰斬。在此背景下,盈利已經成為騰訊重獲資本青睞的重點。
也因此,一直以來看重份額不計盈虧的騰訊云,也開始注重利潤了。但是,當前云服務市場還處于巨頭林立時代,注重盈利可能意味著要以犧牲市場份額為代價,這恐將讓騰訊云跌落“老二”的位置。
華為云們還在“砸錢”搶市場
相較于騰訊云在云服務業務上開始做“減法”,華為云則顯得自信滿滿,按照華為云CEO張平安的說法,“當前華為云還需要大量對云生態系統的投資,盈利不是關注重點,集團在這方面也沒有壓力。“
從這個表態就可以看出,華為云對于云服務市場可謂虎視眈眈。其實不僅是華為云,以目前處于爆發前夜的政務云市場來看,目前角逐政務云的廠商可謂猶如過江之鯽。
不論是出身央企的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太極股份,還是浪潮云、曙光云、華為云、阿里云、金山云、神州數碼等民營科技企業,都將成為騰訊云轉型以來的重要競爭對手。
而且這些對手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還在使勁砸錢搶市場。華為云自不必說了,就連此前一直不受百度重視的百度云近來也有明顯的動作。
2018年12月,百度架構調整,智能云事業部升級為智能云事業群組,同時承載AI和云業務的發展;2019年,百度云正式改名為“百度智能云”;2020年,百度再次架構調整,百度智能云事業群組AI技術平臺體系、基礎技術體系整合為“百度人工智能體系”。
同年,百度智能云正式被百度定義為未來第二增長極,上升至和百度營銷廣告同等重要的地位。此定位也預示著百度智能云正式駛入快車道。
其實在當前的云服務市場,想要快速突破,降價往往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在此之前,騰訊云也是憑借低價因素,屢屢戰勝對手,同時也淘汰了很多競爭對手。
2015年3月份,騰訊云率先在云服務市場上打出價格戰第一槍,當時騰訊云推出的CDN2.0版本,為客戶提供31%優惠,以此擴大了市場份額,隨后在阿里云的加入下,整個CDN服務市場價格更是飛流直下。
隨著騰訊云和阿里云在CDN市場“越降越勇”,大多數CDN廠商都被淘汰出局,就連頭部玩家網宿科技和藍汛也不可避免。
2017年3月,騰訊云更是依仗幾乎白送的一分錢價格中標預算達495萬的廈門政務云項目。也正是憑借著價格戰的打法,這幾年來騰訊云的市場份額快速增長,一度成為阿里云之后,國內市場當之無愧的二把手。
不過在今年一季度財報過后,騰訊的這種打法可能要被限制了。據了解,為了實現盈虧平衡的目標,2022年騰訊云的目標已經從過去單純注重規模收入增長,轉變為尋求高質量的增長,同時虧損的合同也將被減少。
低價獲取訂單的法則在騰訊云這已經行不通了,但是其他友商卻沒有這方面的顧慮。此消彼長之下,騰訊云的市場份額可能受到侵蝕。
正如騰訊現任執行董事、總裁劉熾平坦言:“當下的云服務行業競爭更加激烈,有時候為了獲得更多的用戶,大力度的價格折扣在所難免,這些都可能導致利潤率的下降甚至是虧損。“
如此看來,當華為云們繼續砸錢搶市場的時候,騰訊云可能受制于利潤因素的約束,而失去越來越多的市場訂單,這對于騰訊云的打擊可是巨大的,畢竟當初騰訊云正是憑借這招打敗了很多先行者。
騰訊生態圈正受到威脅
眾所周知,當初騰訊云的崛起跟騰訊集團的整個生態圈密不可分。但是,時過境遷,隨著抖音等短視頻巨頭的崛起,騰訊生態圈正受到巨大的威脅,而以往背靠集團崛起的騰訊云,恐怕也將受到連累。
在短視頻成為潮流之前,騰訊在社交領域和文娛領域占有重要地位,是這兩個領域當之無愧的霸主。但是,隨著視頻時代的到來,抖音、快速等短視頻巨頭占有消費者的時間逐漸變長,而這也影響到了以社交和文娛為基本盤的騰訊集團。
更嚴重的是,當抖音、快速等短視頻巨頭在完成了用戶人數的原始積累以后,開始把業務往電商、社交、文娛等領域進行擴張
而社交、文娛一直以來都是騰訊集團的禁臠,此前阿里、美團都巨頭在因為涉足該領域,而遭到騰訊強烈的反擊。
但是,隨著消費者習慣的遷移,越來越多人開始把大量的時間花費在抖音系APP上,而且還有人甚至開始把抖音視頻當做微信朋友圈的功能來用。基于此,背靠騰訊生態圈崛起的騰訊云,可能也會因為集團業務的減少,而受到巨大的影響。
此外,騰訊集團在游戲領域的“滑鐵盧”,也將對騰訊云形成利空影響。近日,國家新聞出版署發布了年內第四批游戲版號,版號涵蓋了吉比特、中青寶、創夢天地等多家知名游戲廠商,不過在名單中卻沒有騰訊的身影。
在此前的三批版號發放中,國內大多數廠商都獲得過游戲版號,其中就包括米哈游、完美世界、等大廠,但奇怪的是騰訊一直在缺席。據了解,自2021年7月以來,騰訊已經超過一年未獲得新游戲版號。
連續缺席多批版號發放,對于騰訊的游戲業務影響可想而知。而此前,一直活在騰訊生態舒適圈的騰訊云,恐怕也將受到相應的牽連。
結語
當前云廠商的“馬拉松”才剛剛開始,在競爭愈發激烈的今天,騰訊云卻不得不向內承擔起營收和利潤增長的重擔。
在價低者得的云服務市場,這種做法可能會讓騰訊云的市場份額受到損失,不僅如此,當騰訊云開始做減法的時候,眾多華為云們卻在砸錢跑馬圈地,在此沖擊下,如何平衡可持續的商業利益與競爭驅動的關系,將是騰訊云面臨的一道“關卡”。
此外,近年來騰訊集團在大文娛、社交領域的領先地位有所松動,這無疑會讓之前一直背靠集團資源,舒適成長的騰訊云感到不適應。
因此,在云市場已然進入白熱化的今天,騰訊云注重利潤的策略恐將使其更快地從“二把手”的位置跌落。
在今年3月28日的華為財報會上,孟晚舟透漏稱,2021年華為云已實現收入201億元,在全球IaaS市場上排名第五,在國內則超越了騰訊云,擠進前二的位置。
此外,華為云CEO張平安也表態,“華為云還需要大量對云生態系統的投資,當前盈利不是關注重點,集團在這方面也沒有壓力。”從孟晚舟到張平安的發言,種種跡象表明華為在云服務市場將繼續維持高投入的趨勢。
而反觀騰訊云,在制定了2022年要實現盈虧平衡的目標后,開始進行戰略調整做“減法”,不僅在人員配備上開始精簡,而且在業務方面,也有選擇的承接云服務業務,對于一些不盈利的項目也增加了審批難度。
當前,云服務廠商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增收不增利的行業現象普遍存在,而彼時國內的云服務市場方興未艾。一旦騰訊云在此時選擇利潤而犧牲規模的話,那么其將徹底失去云服務市場二把手的地位。
騰訊云需要盈利還是規模?
在經歷了云服務市場極度內卷的競爭后,阿里云終于盈利了,這讓同樣成立了12年的騰訊云倍感壓力。
根據最新財報顯示,2022財年,阿里云營收突破1000億,經調整的經營利潤高達11.46億,這也意味著在經歷了多年的價格戰之后,云服務市場終于有巨頭開始憑實力賺錢了。
不過,阿里云的盈利也讓騰訊云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一方面是公司的股價腰斬招致股東的不滿,另一方面更是對手在云服務市場的競爭力讓騰訊云感受到威脅。
因此,在公布2022年Q1的財報后,騰訊管理層表示,騰訊云將在2022年實現盈虧平衡的目標。
而為了扭轉集團的業績增速以及順應行業的發展,騰訊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進行了一次結構性的組織調整。在這次調整中,最大的看點就是騰訊云新成立政企業務線,開始往政務云上發力。
可見,騰訊對于騰訊云寄予厚望。但是,為了達到2022年實現盈虧平衡的目標,騰訊云開始重點押注PaaS層和SaaS層等高毛利率的業務投入,同時取消轉售的規定,并全面向銷售自研產品傾斜。
不僅如此,騰訊云還讓具備產品開發能力的部分部門自負盈虧,甚至全員背負銷售業績考核。當利潤率成為騰訊云的主要指標,一些不盈利項目通過審批的難度恐會加大。
這些舉措段時間內可能會讓騰訊云的盈利獲得一個加大的提升,但是這種選擇性開展業務的做法,恐怕也會讓騰訊云的市場份額受到相應的沖擊。
畢竟,目前國內市場處于“多云”的情況,客戶的議價權以及可供選擇的廠商也較多,其并不會為單一云廠商的產品調整而買單。
眾所周知,云服務市場是一個技術以及資產密集型的產業,其前期需要巨大的投入,而為了開拓市場,國內的云服務商在價格上的競爭在所難免,因此造成了行業普遍盈利較難的現象。
要是放在以往,騰訊可以從其他業務賺取利潤來反哺云服務業務,但是最近幾年,受到疫情的影響,經濟發展的目標已經從高增長向高質量轉變,同時人口紅利的衰減以及反壟斷等因素的影響,對于騰訊集團來說,都是個巨大的沖擊。
今年5月份,騰訊發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財報,其游戲、網絡廣告業務下滑,雖然整體上公司的業績還處于上升中,但是其增速已經遠低于市場預期15%-20%。
此外,騰訊的股價已經從2021年最高的749.548港元/股跌至目前的307.6港元/股,股價已經腰斬。在此背景下,盈利已經成為騰訊重獲資本青睞的重點。
也因此,一直以來看重份額不計盈虧的騰訊云,也開始注重利潤了。但是,當前云服務市場還處于巨頭林立時代,注重盈利可能意味著要以犧牲市場份額為代價,這恐將讓騰訊云跌落“老二”的位置。
華為云們還在“砸錢”搶市場
相較于騰訊云在云服務業務上開始做“減法”,華為云則顯得自信滿滿,按照華為云CEO張平安的說法,“當前華為云還需要大量對云生態系統的投資,盈利不是關注重點,集團在這方面也沒有壓力。“
從這個表態就可以看出,華為云對于云服務市場可謂虎視眈眈。其實不僅是華為云,以目前處于爆發前夜的政務云市場來看,目前角逐政務云的廠商可謂猶如過江之鯽。
不論是出身央企的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太極股份,還是浪潮云、曙光云、華為云、阿里云、金山云、神州數碼等民營科技企業,都將成為騰訊云轉型以來的重要競爭對手。
而且這些對手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還在使勁砸錢搶市場。華為云自不必說了,就連此前一直不受百度重視的百度云近來也有明顯的動作。
2018年12月,百度架構調整,智能云事業部升級為智能云事業群組,同時承載AI和云業務的發展;2019年,百度云正式改名為“百度智能云”;2020年,百度再次架構調整,百度智能云事業群組AI技術平臺體系、基礎技術體系整合為“百度人工智能體系”。
同年,百度智能云正式被百度定義為未來第二增長極,上升至和百度營銷廣告同等重要的地位。此定位也預示著百度智能云正式駛入快車道。
其實在當前的云服務市場,想要快速突破,降價往往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在此之前,騰訊云也是憑借低價因素,屢屢戰勝對手,同時也淘汰了很多競爭對手。
2015年3月份,騰訊云率先在云服務市場上打出價格戰第一槍,當時騰訊云推出的CDN2.0版本,為客戶提供31%優惠,以此擴大了市場份額,隨后在阿里云的加入下,整個CDN服務市場價格更是飛流直下。
隨著騰訊云和阿里云在CDN市場“越降越勇”,大多數CDN廠商都被淘汰出局,就連頭部玩家網宿科技和藍汛也不可避免。
2017年3月,騰訊云更是依仗幾乎白送的一分錢價格中標預算達495萬的廈門政務云項目。也正是憑借著價格戰的打法,這幾年來騰訊云的市場份額快速增長,一度成為阿里云之后,國內市場當之無愧的二把手。
不過在今年一季度財報過后,騰訊的這種打法可能要被限制了。據了解,為了實現盈虧平衡的目標,2022年騰訊云的目標已經從過去單純注重規模收入增長,轉變為尋求高質量的增長,同時虧損的合同也將被減少。
低價獲取訂單的法則在騰訊云這已經行不通了,但是其他友商卻沒有這方面的顧慮。此消彼長之下,騰訊云的市場份額可能受到侵蝕。
正如騰訊現任執行董事、總裁劉熾平坦言:“當下的云服務行業競爭更加激烈,有時候為了獲得更多的用戶,大力度的價格折扣在所難免,這些都可能導致利潤率的下降甚至是虧損。“
如此看來,當華為云們繼續砸錢搶市場的時候,騰訊云可能受制于利潤因素的約束,而失去越來越多的市場訂單,這對于騰訊云的打擊可是巨大的,畢竟當初騰訊云正是憑借這招打敗了很多先行者。
騰訊生態圈正受到威脅
眾所周知,當初騰訊云的崛起跟騰訊集團的整個生態圈密不可分。但是,時過境遷,隨著抖音等短視頻巨頭的崛起,騰訊生態圈正受到巨大的威脅,而以往背靠集團崛起的騰訊云,恐怕也將受到連累。
在短視頻成為潮流之前,騰訊在社交領域和文娛領域占有重要地位,是這兩個領域當之無愧的霸主。但是,隨著視頻時代的到來,抖音、快速等短視頻巨頭占有消費者的時間逐漸變長,而這也影響到了以社交和文娛為基本盤的騰訊集團。
更嚴重的是,當抖音、快速等短視頻巨頭在完成了用戶人數的原始積累以后,開始把業務往電商、社交、文娛等領域進行擴張
而社交、文娛一直以來都是騰訊集團的禁臠,此前阿里、美團都巨頭在因為涉足該領域,而遭到騰訊強烈的反擊。
但是,隨著消費者習慣的遷移,越來越多人開始把大量的時間花費在抖音系APP上,而且還有人甚至開始把抖音視頻當做微信朋友圈的功能來用。基于此,背靠騰訊生態圈崛起的騰訊云,可能也會因為集團業務的減少,而受到巨大的影響。
此外,騰訊集團在游戲領域的“滑鐵盧”,也將對騰訊云形成利空影響。近日,國家新聞出版署發布了年內第四批游戲版號,版號涵蓋了吉比特、中青寶、創夢天地等多家知名游戲廠商,不過在名單中卻沒有騰訊的身影。
在此前的三批版號發放中,國內大多數廠商都獲得過游戲版號,其中就包括米哈游、完美世界、等大廠,但奇怪的是騰訊一直在缺席。據了解,自2021年7月以來,騰訊已經超過一年未獲得新游戲版號。
連續缺席多批版號發放,對于騰訊的游戲業務影響可想而知。而此前,一直活在騰訊生態舒適圈的騰訊云,恐怕也將受到相應的牽連。
結語
當前云廠商的“馬拉松”才剛剛開始,在競爭愈發激烈的今天,騰訊云卻不得不向內承擔起營收和利潤增長的重擔。
在價低者得的云服務市場,這種做法可能會讓騰訊云的市場份額受到損失,不僅如此,當騰訊云開始做減法的時候,眾多華為云們卻在砸錢跑馬圈地,在此沖擊下,如何平衡可持續的商業利益與競爭驅動的關系,將是騰訊云面臨的一道“關卡”。
此外,近年來騰訊集團在大文娛、社交領域的領先地位有所松動,這無疑會讓之前一直背靠集團資源,舒適成長的騰訊云感到不適應。
因此,在云市場已然進入白熱化的今天,騰訊云注重利潤的策略恐將使其更快地從“二把手”的位置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