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移動電池是突然火起來的嗎?眼下看來似乎是這樣的。2020年至今,戶外的露營帳篷,仿佛已經成為年輕人第二個家。
移動電池是突然火起來的嗎?
眼下看來似乎是這樣的。2020年至今,戶外的露營帳篷,仿佛已經成為年輕人第二個家。根據《2022天貓淘寶露營行業趨勢白皮書》,中國露營經歷了從傳統“徒步登山露營”,到“公園露營”的變遷,并從2020年開始轉向“精致露營”階段。但自始至終,無論在任何階段,戶外露營都離不開相關設備的支持,其中戶外移動電源尤其重要。
正浩創新創始人王雷曾表示,戶外電源提供了更加便捷的用電方式,并且比傳統燃油發電機更清潔友好,性價比也更高,以前可能需要10-20個小時才充滿電的產品,現在只需要1-2個小時即可。
激增的市場需求和自身的優質性能,讓移動電池在電商平臺上被“哄搶”。
官方數據顯示,今年618活動開啟的前10分鐘內,京東戶外電源成交額同比增長了57倍,引入的品牌商家數量也從20家提升到了40家。6月戶外電源的出貨量達到600萬,其中4000元到8000元的中高檔戶外電源銷量最好。
移動電池的良好前景也體現在巨大的市場規模上,《2022-2027年移動電源行業市場調研及投資策略建議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移動電源市場規模達291.6億元,同比增長6.8%。同年內我國移動電源市場規模達441.6億元,同比增長10.7%。
在央視財經關于戶外移動電源的報道中,一位電商平臺3C數碼配件行業負責人表示,戶外移動電源三年的復合增長率已經超過300%。當移動電池“蛋糕”逐漸膨脹,市場需求驟然猛增,自然引來眾多入局者,早已蟄居其中的企業必然要面臨新的沖擊。
那么移動電池這把“火”到底虛不虛?行業競爭格局將會如何“洗牌”?其中最大獲益者是誰?解決該賽道哪些核心痛點才能掌握最終話語權?都是“新老選手”需要思考的問題。
重新發力的共享充電寶廠商
中國是全球便攜儲能產品主要產地。相關行研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便攜式儲能產品產量占全球比例達到了91.9%,且美國、日本雖然分別位列二、三,但與中國之間的差距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前五大便攜式儲能設備廠商都在中國,一些電源周邊產品生產企業,也逐漸利用各自優勢轉戰戶外移動電源賽道。天眼查數據顯示,“便攜式儲能電源”業務相關的企業達1776家。其中在2022年1月1日至7月25日期間注冊成立的,就有1644家。
在眾多“轉戰”企業中,有不少共享充電寶行業出身企業的身影,比如電小二、羽博、品勝等。究其原因,除了移動電池藍海洶涌之外,更多的是共享充電寶產業早已成為紅海。
近幾年來,共享充電寶企業們糟心事不斷,其中盈利艱難問題最令人頭疼。
卓源資本CEO林海卓也對億歐直言,共享充電寶企業毛利很薄,甚至多數產品壽命不超過18個月。
事實也確是如此。《2020共享充電寶研究報告》提到,在直營模式下,共享充電寶毛利率至少能達到24.85%。而各項成本中,設備成本僅為15.4%,商戶成本占據最多,將近48%。簡而言之,共享充電寶企業賺來的錢其中有一半被商戶抽走。
此外,一組來自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電寶的總用戶規模增速已從2018年的104.9%跌至2020年的15.6%。見此慘狀,共享充電寶廠商們紛紛“竄逃”,尋找新的增長以求自救。
一直以來,它們做過不少嘗試,但“玩得花,混得慘”,無論是賣白酒、搞短視頻,還是玩智能硬件,最終都以失敗告終。
比如跑去賣白酒的怪獸充電已經連續三季度虧損,根據財報,怪獸充電2021年第三季度虧損 7940萬元,第四季度虧損6850萬元,2022年第一季度凈虧損為9640萬元。搞短視頻的小電科技在2021年遞交了招股書后至今都未上市成功,且據相關媒體報道,小電預計裁員2000人,約占公司總人數的近40%。
即使眾多轉型中的共享充電寶廠商們深陷泥潭,但也總有率先跑出來的先鋒。
以華寶新能為例,該公司早期以共享充電寶ODM業務起家,2015年開始布局戶外儲能市場,并創立了自有品牌電小二,如今已經成為全球出貨量最大的便攜式儲能設備廠商之一。
寶新能的業務轉型也迎來了收益的連年增長。財報顯示,2019年、2020年、2021年,華寶新能營業收入分別為3.19億元、10.70億元、23.15億元,凈利潤分別為3645.16萬元、2.34億元、2.80億元。而華寶新能在2015年的營收為1.43億元,6年內華寶新能營收增長了16倍。
當以華寶新能為代表的“老共享充電寶廠商”們賺得盆滿缽滿,自然會備受關注,但由于處在火熱的儲能賽道分支上,入場的選手鱗次櫛比,寧德時代 、安克、華為、公牛、紐曼等都有和華寶新能相似的產品類型。
換言之,“老共享充電寶廠商們”正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華寶新能們”到底有多少實力來應對身后的“千軍萬馬”?
難的不是打敗對手,是搞定行業本身
眼下的移動電池賽道有些“擁擠”。
縱觀整個行業,如今攻戰移動電池的企業除了共享充電寶產業出身外,也有做3C數碼配件的企業。這些企業在近幾年內,通過積極擴充戶外電源產品線,已經實現了產品的批量出貨,也在新興市場里占據了一定份額。
此外,新能源儲能業務的廠商也在入局,如寧德時代、欣旺達、派能科技、鵬輝電源等。
但儲能業務主要分為電網側儲能,戶用儲能及便攜式儲能三大板塊。便攜式儲能大多是上述廠商最后衍生出來的業務,“電網側儲能”主要面向B端用戶,“戶用儲能及便攜式儲能”主要面向C端用戶,目前這些公司的To B業務相對占比更高,便攜式儲能正在發展初期。
對此,便攜式儲能廠商正浩創新EcoFlow中國區市場負責人王芳告訴億歐,目前移動電池賽道企業大致可以粗略分為專注戶外電源或相關生態的廠商;共享充電寶、數碼配件類拓展品類或者轉型的廠商;行業大廠涉獵、拓展品類的廠商。
王芳表示,以共享充電寶產品起家企業優勢在于有一定供應鏈基礎。“戶外電源”與共享充電寶之間的主要區別在于逆變器上,但電池、電子元器件、集成電路、結構器材等組件的重合度較高。
值得注意的是,如此多新企業的入局,與行業入門門檻不高有關。戶外電源內部由“電芯+保護電路、輸出電路板、AC充電電路板、逆變器、光伏充電板”等器材構成,企業需要向上游采購這些組件的原材料,如電芯、太陽能電池板、逆變器、電子元器件、結構件等,然后進行相應的生產加工。
如此簡單的生產流程,對于有電源產品相關經驗的廠商而言輕車熟路,難的是成本和核心技術問題。
首先是成本方面。戶外電源主要包括電池系統、逆變器系統,其材料成本占比為50%以上,其中電芯、逆變器和電子元器件的成本共超過75%。財報顯示,華寶新能2021年的便攜式儲能業務收入為18.35億元,其原材料成本高達9.26億元。
此外,鋰電池行業的價格波動,對便攜式儲能設備的成本也有較大影響。
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鋰離子電池組的平均價格為156美元/千瓦時,較2010年下降87%。隨著2020年鋰電價格開始回升,2021年起便攜式儲能行業的增速也從高峰值的200%降到了100%。
行業人士表示,2021年到2022年一季度,電芯部分成本增幅接近翻倍。Third Bridge高臨咨詢的專家認為,從便攜式儲能設備一季度銷售數據來看,今年上半年增速可能降至50%左右,2021到2022年的整體增速可能會放緩到70%左右。
便攜儲能廠商們還面臨電芯爭奪問題。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數據,2021年,僅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規模就有4529億元,同比增長158.8%。便攜式儲能相比而言,是很小一塊市場,相對上游廠商話語權較弱。
在技術方面,戶外電源最為看重的,是電池容量、最大功率、充電及續航時間、體積大小、充放電次數、電池安全性等因素,但大多廠商的研發避重就輕,主要集中在外形和結構上,關于電芯、逆變器等技術的研發少之又少。
據天眼查數據,截至7月25日,華寶新能公司的專利數量共計258個,其中關于外形和實用的專利為191個;正浩創新公司專利數量為295個,關于外形和實用的專利高達262個。財報顯示,2021年華寶新能總營收為23.15億元,相關研發費用僅為0.64億元,銷售費用高達5.65億元,占據“戶外電源”收入30.8%。
移動電池相關技術研發難度大、周期長,且成本高,對于主做戶外電源業務的廠商來說,明顯有些太過“興師動眾”。相關行業人士表示,當戶外電源帶電量超過2kwh,產品在PCS、電芯、電源模塊等生產方面也將出現一定的技術門檻,產品的安全性也會出現更高要求。
顯然,這將給沒有相關技術積累的企業帶來不小壓力。
尾聲
目前來看,主流的500Wh以下儲能產品準入門檻比較低,對鋰電池品質要求不高,因此市場競爭激烈。未來,如何在保證便攜性和安全性的情況下,提高儲電容量和充電效能,將會是便攜儲能廠商們后續研發要攻克的重點問題。
此外,根據林海卓的觀察,目前移動電池廠商們主要的挑戰是電芯是否自供。“對于純粹的組裝廠,未來的生存空間會越來越小。而擁有電芯,電池,BMS自供的企業會擁有更強的毛利空間,且受上游原材料和因疫情造成的運輸問題的影響會少一些,抗周期能力更強。”林海卓說道。
總而言之,先吃市場紅利,再拼產品競爭力。那些兼具技術優勢、品牌優勢、渠道優勢的企業將占取更多市場先機,低端產能則面臨淘汰。
眼下看來似乎是這樣的。2020年至今,戶外的露營帳篷,仿佛已經成為年輕人第二個家。根據《2022天貓淘寶露營行業趨勢白皮書》,中國露營經歷了從傳統“徒步登山露營”,到“公園露營”的變遷,并從2020年開始轉向“精致露營”階段。但自始至終,無論在任何階段,戶外露營都離不開相關設備的支持,其中戶外移動電源尤其重要。
正浩創新創始人王雷曾表示,戶外電源提供了更加便捷的用電方式,并且比傳統燃油發電機更清潔友好,性價比也更高,以前可能需要10-20個小時才充滿電的產品,現在只需要1-2個小時即可。
激增的市場需求和自身的優質性能,讓移動電池在電商平臺上被“哄搶”。
官方數據顯示,今年618活動開啟的前10分鐘內,京東戶外電源成交額同比增長了57倍,引入的品牌商家數量也從20家提升到了40家。6月戶外電源的出貨量達到600萬,其中4000元到8000元的中高檔戶外電源銷量最好。
移動電池的良好前景也體現在巨大的市場規模上,《2022-2027年移動電源行業市場調研及投資策略建議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移動電源市場規模達291.6億元,同比增長6.8%。同年內我國移動電源市場規模達441.6億元,同比增長10.7%。
在央視財經關于戶外移動電源的報道中,一位電商平臺3C數碼配件行業負責人表示,戶外移動電源三年的復合增長率已經超過300%。當移動電池“蛋糕”逐漸膨脹,市場需求驟然猛增,自然引來眾多入局者,早已蟄居其中的企業必然要面臨新的沖擊。
那么移動電池這把“火”到底虛不虛?行業競爭格局將會如何“洗牌”?其中最大獲益者是誰?解決該賽道哪些核心痛點才能掌握最終話語權?都是“新老選手”需要思考的問題。
重新發力的共享充電寶廠商
中國是全球便攜儲能產品主要產地。相關行研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便攜式儲能產品產量占全球比例達到了91.9%,且美國、日本雖然分別位列二、三,但與中國之間的差距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前五大便攜式儲能設備廠商都在中國,一些電源周邊產品生產企業,也逐漸利用各自優勢轉戰戶外移動電源賽道。天眼查數據顯示,“便攜式儲能電源”業務相關的企業達1776家。其中在2022年1月1日至7月25日期間注冊成立的,就有1644家。
在眾多“轉戰”企業中,有不少共享充電寶行業出身企業的身影,比如電小二、羽博、品勝等。究其原因,除了移動電池藍海洶涌之外,更多的是共享充電寶產業早已成為紅海。
近幾年來,共享充電寶企業們糟心事不斷,其中盈利艱難問題最令人頭疼。
卓源資本CEO林海卓也對億歐直言,共享充電寶企業毛利很薄,甚至多數產品壽命不超過18個月。
事實也確是如此。《2020共享充電寶研究報告》提到,在直營模式下,共享充電寶毛利率至少能達到24.85%。而各項成本中,設備成本僅為15.4%,商戶成本占據最多,將近48%。簡而言之,共享充電寶企業賺來的錢其中有一半被商戶抽走。
此外,一組來自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電寶的總用戶規模增速已從2018年的104.9%跌至2020年的15.6%。見此慘狀,共享充電寶廠商們紛紛“竄逃”,尋找新的增長以求自救。
一直以來,它們做過不少嘗試,但“玩得花,混得慘”,無論是賣白酒、搞短視頻,還是玩智能硬件,最終都以失敗告終。
比如跑去賣白酒的怪獸充電已經連續三季度虧損,根據財報,怪獸充電2021年第三季度虧損 7940萬元,第四季度虧損6850萬元,2022年第一季度凈虧損為9640萬元。搞短視頻的小電科技在2021年遞交了招股書后至今都未上市成功,且據相關媒體報道,小電預計裁員2000人,約占公司總人數的近40%。
即使眾多轉型中的共享充電寶廠商們深陷泥潭,但也總有率先跑出來的先鋒。
以華寶新能為例,該公司早期以共享充電寶ODM業務起家,2015年開始布局戶外儲能市場,并創立了自有品牌電小二,如今已經成為全球出貨量最大的便攜式儲能設備廠商之一。
寶新能的業務轉型也迎來了收益的連年增長。財報顯示,2019年、2020年、2021年,華寶新能營業收入分別為3.19億元、10.70億元、23.15億元,凈利潤分別為3645.16萬元、2.34億元、2.80億元。而華寶新能在2015年的營收為1.43億元,6年內華寶新能營收增長了16倍。
當以華寶新能為代表的“老共享充電寶廠商”們賺得盆滿缽滿,自然會備受關注,但由于處在火熱的儲能賽道分支上,入場的選手鱗次櫛比,寧德時代 、安克、華為、公牛、紐曼等都有和華寶新能相似的產品類型。
換言之,“老共享充電寶廠商們”正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華寶新能們”到底有多少實力來應對身后的“千軍萬馬”?
難的不是打敗對手,是搞定行業本身
眼下的移動電池賽道有些“擁擠”。
縱觀整個行業,如今攻戰移動電池的企業除了共享充電寶產業出身外,也有做3C數碼配件的企業。這些企業在近幾年內,通過積極擴充戶外電源產品線,已經實現了產品的批量出貨,也在新興市場里占據了一定份額。
此外,新能源儲能業務的廠商也在入局,如寧德時代、欣旺達、派能科技、鵬輝電源等。
但儲能業務主要分為電網側儲能,戶用儲能及便攜式儲能三大板塊。便攜式儲能大多是上述廠商最后衍生出來的業務,“電網側儲能”主要面向B端用戶,“戶用儲能及便攜式儲能”主要面向C端用戶,目前這些公司的To B業務相對占比更高,便攜式儲能正在發展初期。
對此,便攜式儲能廠商正浩創新EcoFlow中國區市場負責人王芳告訴億歐,目前移動電池賽道企業大致可以粗略分為專注戶外電源或相關生態的廠商;共享充電寶、數碼配件類拓展品類或者轉型的廠商;行業大廠涉獵、拓展品類的廠商。
王芳表示,以共享充電寶產品起家企業優勢在于有一定供應鏈基礎。“戶外電源”與共享充電寶之間的主要區別在于逆變器上,但電池、電子元器件、集成電路、結構器材等組件的重合度較高。
值得注意的是,如此多新企業的入局,與行業入門門檻不高有關。戶外電源內部由“電芯+保護電路、輸出電路板、AC充電電路板、逆變器、光伏充電板”等器材構成,企業需要向上游采購這些組件的原材料,如電芯、太陽能電池板、逆變器、電子元器件、結構件等,然后進行相應的生產加工。
如此簡單的生產流程,對于有電源產品相關經驗的廠商而言輕車熟路,難的是成本和核心技術問題。
首先是成本方面。戶外電源主要包括電池系統、逆變器系統,其材料成本占比為50%以上,其中電芯、逆變器和電子元器件的成本共超過75%。財報顯示,華寶新能2021年的便攜式儲能業務收入為18.35億元,其原材料成本高達9.26億元。
此外,鋰電池行業的價格波動,對便攜式儲能設備的成本也有較大影響。
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鋰離子電池組的平均價格為156美元/千瓦時,較2010年下降87%。隨著2020年鋰電價格開始回升,2021年起便攜式儲能行業的增速也從高峰值的200%降到了100%。
行業人士表示,2021年到2022年一季度,電芯部分成本增幅接近翻倍。Third Bridge高臨咨詢的專家認為,從便攜式儲能設備一季度銷售數據來看,今年上半年增速可能降至50%左右,2021到2022年的整體增速可能會放緩到70%左右。
便攜儲能廠商們還面臨電芯爭奪問題。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數據,2021年,僅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規模就有4529億元,同比增長158.8%。便攜式儲能相比而言,是很小一塊市場,相對上游廠商話語權較弱。
在技術方面,戶外電源最為看重的,是電池容量、最大功率、充電及續航時間、體積大小、充放電次數、電池安全性等因素,但大多廠商的研發避重就輕,主要集中在外形和結構上,關于電芯、逆變器等技術的研發少之又少。
據天眼查數據,截至7月25日,華寶新能公司的專利數量共計258個,其中關于外形和實用的專利為191個;正浩創新公司專利數量為295個,關于外形和實用的專利高達262個。財報顯示,2021年華寶新能總營收為23.15億元,相關研發費用僅為0.64億元,銷售費用高達5.65億元,占據“戶外電源”收入30.8%。
移動電池相關技術研發難度大、周期長,且成本高,對于主做戶外電源業務的廠商來說,明顯有些太過“興師動眾”。相關行業人士表示,當戶外電源帶電量超過2kwh,產品在PCS、電芯、電源模塊等生產方面也將出現一定的技術門檻,產品的安全性也會出現更高要求。
顯然,這將給沒有相關技術積累的企業帶來不小壓力。
尾聲
目前來看,主流的500Wh以下儲能產品準入門檻比較低,對鋰電池品質要求不高,因此市場競爭激烈。未來,如何在保證便攜性和安全性的情況下,提高儲電容量和充電效能,將會是便攜儲能廠商們后續研發要攻克的重點問題。
此外,根據林海卓的觀察,目前移動電池廠商們主要的挑戰是電芯是否自供。“對于純粹的組裝廠,未來的生存空間會越來越小。而擁有電芯,電池,BMS自供的企業會擁有更強的毛利空間,且受上游原材料和因疫情造成的運輸問題的影響會少一些,抗周期能力更強。”林海卓說道。
總而言之,先吃市場紅利,再拼產品競爭力。那些兼具技術優勢、品牌優勢、渠道優勢的企業將占取更多市場先機,低端產能則面臨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