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題一腦機接口和醫療機器人的發展討論環節,術理創新集團副總裁樊坤君、深圳睿瀚醫療科技有限公司CEO王晶和上海傅里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顧捷分別發表了主題演講。
腦機接口技術的現狀與挑戰
樊坤君首先提到了腦機接口技術的發展和現狀,據他介紹,腦機接口技術在2004年進入應用實驗階段,各國科研機構在不同技術方向實現了突破,比如2019年天津大學發布全球首腦機接口芯片,2020年給豬植入了腦機接口。學術研究和產業創新促進了計算機技術發展,并推進帶動了芯片材料技術的不斷突破。
樊坤君
根據采集方式的不同,腦機接口可以分為侵入式,部分侵入式還有非侵入式,侵入式通常植入大腦,部分侵入是顱腔內,非侵入式只是需要體外穿戴,是當前采用的主要方式。隨著國內外非侵入式腦機接口開發日漸成熟,目前已可滿足臨床的需求,更便于產品落地和技術迭代。
王晶指出,傳統腦機可分成三個部分,包括腦電信號的采集、算法以及最終的應用層面,應用層面除了傳統的康復還有很多場景。
“總體來說腦機接口產業尚處于一個商業探索的階段,我國在腦機接口技術局部的技術方向已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但是國外的專利授權遠超國內,而且政策相對寬松,所以比國內成熟很多。”樊坤君如是說。
關于腦機接口技術面臨的挑戰,樊坤君表示,腦機接口技術發展帶動機器人跟軟件技術的革新,對芯片、半導體、新材料的開發技術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雖然腦機接口技術迎來了拐點,但是目前面臨一定的挑戰困難,例如跨學科復雜性需要多學科發展支撐,新型腦機接口醫療產品面向市場政府監管審批的時效性決定了產品市場化和應用的進程,以及未來面臨的安全、倫理等非技術性的問題都是需要逐步解決的難點。但是在政策的支持和各方的攜手共創之下,腦機接口技術的發展落地標準規范都歸很快呈現出來更加成熟和良好的局面。
醫療機器人品類不斷集中,功能繼續擴展
顧捷在演講環節談到了康復醫療機器人的發展和應用情況,據他介紹,目前康復醫療機器人可以幫助腦卒中等患者進行上肢和下肢的恢復性訓練,例如日常的喝水進食和站立行走。
傳統的康復訓練中,腦卒中患者訓練非常耗費力氣,而當使用配備外骨骼的康復醫療機器人時,患者堅持每天練半個小時走路,往往幾個月后就能夠“想起來”如何走路,基于神經和大腦可塑,機器人能讓患者更快的完成步行功能恢復。
王晶
另外,王晶也指出,腦機接口在醫療機器人領域有“用武之地”,包括利用非侵入式的頭皮腦電控制機器人做神經康復。
顧捷指出,目前康復機器人已經迅速落地,大約一千多家醫院在使用康復機器人,應用場景正在不斷拓寬。
“康復機器人市場潛力巨大的,康復的對象主要是神經損傷患者,包括每年數百萬的腦卒中患者,和數百萬的殘疾人、患有帕金森綜合征的老年人,”顧捷表示,“他們都需要康復持續性訓練,康復機器人面對的是一個廣闊人群,這些人群原本沒有足夠的治療師幫助恢復,未來可以通過機器人來解決這一問題。”
顧捷
目前康復機器人在全球的普及率非常低的,國外康復機器人的市場普及率不足1%,國內同樣如此,仍處于剛起步的階段。顧捷表示,這項技術目前發展極快,隨著外骨骼技術、人機交互技術、腦機接口技術等發展,創新型的康復機器人正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未來,康復機器人品種不會很多,顧捷進一步指出:“就像手機出現之后計算器基本上遭到棄用,康復品類會越來越少,因為一個康復機器人可以完成認知、控制、評估的功能將越來越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