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訊:在光伏領域,只要政策落地,市場的力量將超乎想象,光伏產業在中國充滿期待。落地、開花、結果已是當務之急。向負載中心轉移的戰略意圖明確,政策頻出。但在現實中,對于這一既符合經濟規律,又符合成熟國家經驗發展方向的建設結果,業內普遍難以看好。筆者以為這恐怕也是必然結果,如果強行推進,其負面效果將在今后顯現。的最大問題,另一方面又看不到金融機構應有的積極,手段匱乏、市場不振。比如產業基金、高息債券還有資產證券化等金融產品,無論是法律、政策地位的確立,還是巨大的市場需求,都已具備發揮作用的前提條件,到了最后的窗戶紙一捅就破的時點,但是許多金融機構,或仍舊抱著只要涉及光伏就不予考慮的過時思維,或對光伏金融產品的難產淺嘗輒止。投資者提供融資服務時,發揮該行與光伏發電使用者特有的資金管理關系,約束其按期支付電費,以保障交易行為的正常運轉。這一案例說明的是,國家有關部門只要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找到解決之道并非難事。
其三,加強對社會輿論的正確引導。如果不出現革命性的變化,光伏發電是最有競爭力的新能源。不久前國家能源局長吳新雄提出,到2020年光伏發電要實現用戶側平價上網。實現這一點,產品的成本競爭力不斷增加、產業的環境不斷完善十分重要,讓廣大消費者更多了解光伏產業、充分認識光伏發電清潔能源的重要意義同樣十分重要。光伏發電對德國的電費增加產生了重要影響,但是德國的大多數消費者表示認同,他們認同的不是價格,而是光伏發電保護環境的價值。既要生產讓老百姓用得起的光伏發電,又要培育老百姓充分認識使用光伏發電是在為清除霧霾做貢獻,是追求時尚的表現。輿論環境好了,金融環境自然會好。
我們相信,只要政策落地,市場的力量是超乎想象的。金融要服務大眾的呼聲已久,但實際效果并非理想。余額寶[微博]的出現,在使得一個資金管理規模最小的基金公司半年內變成了最大的同時,中國的大眾金融服務也進入了一個勢不可擋的時代。相信伴隨光伏政策更多的落地,光伏發電也將是另外一個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