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是先進制造業的關鍵支撐設備。人形機器人則有望成為機器人家族新晉“頂流”。如今,一些人形機器人已在倉庫、餐館,甚至在工廠車間,以類似人類的適應性和智能,執行各種任務。
《美國福布斯》雜志網站稍早時間報道稱,隨著人工智能(AI)等技術的深度融合,人形機器人將變得更智能、靈活和高效,未來全球勞動力結構將迎來深刻變革。
“阿特拉斯”人形機器人。圖片來源:美國波士頓動力公司
應用場景日益廣泛
曾經只存在于科幻電影中的人形機器人似乎已翩然而至。例如,美國波士頓動力公司的人形機器人“阿特拉斯”已經可以跳舞和跑酷。現在,該公司正促使這款機器人進入工業領域。該公司的四足機器人已被用于工業探查、建筑工地監控和安全監察等方面,而“阿特拉斯”更進一步,能參與搜索以及操作設備。
美國阿爾貢機電公司推出了人形機器人“阿爾貢1號”。這款機器人在AI系統指揮下,能勝任消費品、藥品和電子產品的生產制造等精細工作。它擁有其他人形機器人不具備的激光雕刻、軋制和3D打印等獨特技能。該公司希望,他們的機器人能與其他人形機器人協同工作,為各類工廠提供靈活高效的自動化解決方案。
作為人形機器人領域的“網紅”,特斯拉公司開發的“擎天柱”從“跳舞機器人”,“變身”為“工作狂”。從基本勞動到從事工廠和倉庫里更復雜的操作,它都能輕松應對。今年5月,特斯拉公司發布了“擎天柱”在自家工廠“打工”的視頻,引發廣泛關注。視頻中,“擎天柱”熟練地拿起電池,整齊地放入電池槽中,展現了出色的工作能力。
無獨有偶,今年8月,美國人形人工智能公司推出第二代人形機器人“Figure 02”,并正式進駐寶馬工廠生產線。這款完全由AI驅動的人形機器人能處理通用任務,實現機器人與環境的學習和互動,為寶馬公司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創造更安全的工作環境提供了有力支持。
多家投行和智庫機構預測,到2035年,全球人形機器人產業將達萬億級規模。特斯拉公司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更是大膽預測:到2040年,人形機器人的數量可能會超過人口數量。
先進技術多維賦能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近日報道,“阿特拉斯”配備了先進的紅外立體和深度傳感器,能精準地構建出周圍環境的詳細點云圖。同時,它還借助視覺、力學和本體感覺傳感器,可靈活適應環境的變化。先進的控制算法更是讓其能夠規劃和執行復雜運動。
在AI、大語言模型等技術賦能下,人形機器人正朝著更加智能和自主的方向加速邁進。例如,特斯拉公司將其先進的AI和自動化技術整合到“擎天柱”內,令其“功力大增”。
傳統上,機器人依賴算法控制,將感知、決策和驅動放在不同的組件中。但這種分工會導致系統僵化,難以應對意外情況或復雜環境。英偉達公司正在探索新的解決方案。
英偉達致力于利用多模態輸入視覺、音頻和傳感器數據,將感知、推理和控制集成到一個統一的通用模型GT00T中。GT00T通過處理多模態數據,賦予機器人卓越的推理能力和運動技能,使傳統的機器人控制模式變得更具動態性。
英偉達認為,機器人的學習過程向多模態、端到端轉變,有望提高機器人操控的靈活性,為更自主、更智能的人形機器人奠定基礎。
是否“勁敵”尚待觀察
人形機器人的快速發展,正引領著勞動力結構迎來前所未有的大規模變革。那么,這些機器人未來會是人類的得力助手,還是會成為取代人類工作的職場“勁敵”?目前,這一問題還沒有答案。
“阿爾貢1號”人形機器人現在專注于從事那些人類難以勝任或必須依靠機器來完成的任務。例如,它能夠進行精細的銑削、雕刻等操作,而這些操作以往需要依靠多個不同的固定系統才能實現自動化。
阿普特羅尼克公司和人形人工智能公司則讓其人形機器人代替人類,從事一些容易導致人類受傷的工作,比如在倉庫里搬運沉重龐大的箱子等。這類機器人有望廣泛應用于物流和商超等場景。
波士頓動力公司則專注于機器人的靈活性和承重能力。他們期待其人形機器人未來能在戰場等復雜環境里“大顯身手”。
《福布斯》雙周刊的報道強調,人形機器人將為它們涉足的所有領域注入智慧、力量和敏捷性。但這些人形機器人將以何種方式融入勞動力大軍,需要政府深思熟慮、精心設計。
畢竟,人類需要就業,需要創造價值,從而感受自己存在的意義。為創建一個人類與人形機器人和諧共處的未來,人類還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