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轉型與產業升級勢在必行
規模化采用工業機器人已被眾多中國制造企業視為緩解人力成本上漲壓力,提升產品質量與生產效率的主要方法。但也使中國龐大的產線工人群體受到一定沖擊,部分工作機會將失去。這是一個不可調和的矛盾。
那么,現代產業工人又需要如何適應自動化時代下制造生產呢?
中國經濟轉型與產業升級勢在必行,發展方式從勞動力密集型向資本技術密集型轉變,必然推動工業機器人和自動化裝備需求增長。在這種背景下,現有產業工人也必須通過職業培訓、繼續教育等提高職業技能,以適應企業轉型的需要。
對比日本的情況來看,上個世紀60年代工資上升迫使日本企業增加技術含量與提高勞動生產率,日本的機器人使用率也逐步上升為世界首位。但在日本國內,這種替代人工迄今為止也只限于部分工種,而專業型、技能型、服務型的工種是機器人難以輕易替代的。
綜上所述,中國勞動力市場一方面要在自動化時代下加強工人的專業技能培養;另一方面則是需要努力在創造平衡點,把機器人應用帶來的不利沖擊降到最小。
如何提高國內機器人產業競爭力呢?專家給出了意見
浙江大學副校長朱世強認為,要想搶占未來市場,必須在國家層面上進行戰略提升,從把機器人作為單一先進裝備,提升到一個戰略新興產業培育上;相關部門應把功夫花在產業體系培育和建設上,“機器人產業內容豐富,光拿出一塊地沒有用,很多關鍵東西也不是有錢可以拿來,要研究發展策略。”
機械人行業專家認為,國際上機器人是充分競爭行業,中國發展機器人產業面臨后發劣勢。要扭轉劣勢,首先要發展龍頭骨干企業,一個產業沒有幾家大企業難以形成大產業。同時,對于產業的鼓勵不能靠簡單幾個項目的支持,而是要引導企業走出差異化道路,形成良性競爭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