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霾:火了空氣凈化器
行業標準待完善
個人用品市場對霧霾的反應最為敏銳,各類防霾口罩自去年開始熱銷,口罩幾成“防霾標配”。此外,空氣凈化器市場也一改不溫不火的狀況,急速升溫。
記者在濟南泉城路一家大型電器門店看到,空氣凈化器有8個品牌,價位從2000元-6000元不等,不少產品標有“除菌除甲醛”、“過濾PM2.5”等字樣。該店濟南大區市場策劃中心策劃經理伊鵬告訴記者,濟南區空凈產品銷量暴增,今年同比漲幅高達160%。分季節看,秋冬季節銷量約占六成。分功能看,去除PM2.5(細顆粒物)功能的產品銷量約占60%。
泉城路另一家大型電器門店的銷售情況也類似。該門店小家電部經理王真說,濟南區今年銷量較去年翻番,秋冬季就有幾十萬的銷售額。其中,沖著去除PM2.5的顧客約占七成。“這種火爆情況在兩年前還不多見,其中一款產品今年甚至出現爆倉”。
銷售人員徐芳表示,價位仍然是消費者比較關注的因素。“主打的三款產品,售價兩千多、三千多的兩款銷量最好,而另一款要價五千多,問津者寥寥。”
空氣凈化器的實際效果如何?就PM2.5而言,這種細顆粒物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比人類頭發的直徑還要小近30倍,空凈產品能否真正高效過濾?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表示,空氣凈化器主打“概念牌”,難免有炒作概念、價格虛高之嫌,統一的行業標準有待完善。
測霾:環境檢測是前提
性價比高低成顧慮
與個人用防霾產品相比,更大的商機來自政府的空氣污染治理行動。根據《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整個“十二五”期間,以PM2.5為主的重點區域大氣污染治理需投入資金超過千億元,涉及包括山東半島城市群在內的百余市。
而據今年9月發布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共需投入1.75萬億元,經濟上預計可拉動GDP增長2.39萬億元,其中與大氣污染治理相關的環保產業產值將增加1萬億元以上。
在整個產業鏈條上,環境檢測設備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因此,相關企業有望搶食這塊環保“大蛋糕”。
在淄博昌國路上就看到了一套這樣的設備。在駛入中心城區的路段兩邊,一大一小兩臺機柜相對而立,路邊一個LED屏正顯示出車輛的車牌號、排氣污染物濃度、車速等信息。據了解,這是機動車排氣遙感檢測設備,只需1秒便可精準鎖定高排污車,一年可檢測重污染車近萬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