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4日,英國倫敦,全市大霧。
當一個人走出家門,他可能就身處致癌物的包圍中。這可不是危言聳聽——10月17日,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下屬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對外宣布,確定室外空氣污染為新的致癌物,致癌級別與吸煙、吃發(fā)霉的食物、遭受紫外線輻射、呼吸甲醛等歸為一類。
“我們所呼吸的空氣已經被致癌的混合物污染,它不僅對環(huán)境衛(wèi)生產生威脅,也是主要的癌癥致死原因之一。”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的一位負責人表示。這家權威機構的主要職責是進行和促進對癌癥病因的研究,在世界范圍內對癌癥的流行病學進行調查和研究。
一直以來,空氣污染對健康的影響是全世界科學家關心的話題,可它的致癌性并不是在每一次實驗中都能清晰體現(xiàn)。為此,甚至引起過一些爭論。
但這次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的報告宣告了一個一錘定音的結果。“室外空氣污染作為人類致癌物的結論,是由24位世界頂尖學者組成的工作團隊,回顧檢視了超過1000篇科學論文,然后在這個基礎上作出。”研究的主持者之一、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立大學醫(yī)學中心教授達納·盧米斯說。
10月24日,頂級醫(yī)學雜志《柳葉刀》專門就此問題發(fā)表了一篇詳細的報告。其中顯示,這超過1000篇論文的主要研究對象,是居住于歐美的人群,那里每立方米空氣中PM2.5的含量,大約在20~30微克左右。
室外污染空氣與黃曲霉素、砒霜、石棉、甲醛等戴上了同一頂“帽子”
“一個人每天都要進行幾千次呼吸,吸入約1萬升空氣。因此,人的肺部會吸入劑量可觀的空氣污染物,即使那些成分含量甚微。”在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發(fā)布的名為《空氣污染與癌癥》的專題報告中,項目組成員喬納森·薩米特寫道。
這一次,被加入一級致癌物名單的除了大氣污染,還有顆粒物。用中國環(huán)境科學研究院張金良教授的話說,這些困擾科學家們已久的小小顆粒物,終于被“戴上了一頂帽子”。
“這里的空氣污染并不指特別的某種污染物”,張金良說,“就是每個人都呼吸的空氣。沒有例外。”
這頂名為“一類致癌物”的“帽子”,意味著被污染的室外空氣是一種對人類有明確致癌性的混合物。“所謂人類肯定的致癌物,就是說流行病學的證據以及動物實驗的證據都很充分,都能證明這一物質對人類有致癌作用。”張金良表示。
如今,與空氣污染同戴這頂致癌“帽子”的,還有黃曲霉素、砒霜、石棉、甲醛、煙草以及檳榔等物質。
這些物質都是國際癌癥研究機構一一確定的。從1971年起,這一機構就開始組織專家“織帽子”——收集并回顧全球各地各類物質對人類致癌危險性的資料,并進行關于癌癥的流行病學調查和研究工作。這家機構將致癌物分為五大類別:致癌物、很可能致癌、可能致癌、未知和很可能不致癌。“可能致癌”的二類致癌物中包括了不少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咖啡、泡菜,等等。
“作為一個科研機構,我們的角色是給世界衛(wèi)生組織或各國政府提供健康信息,使他們根據結果來采取恰當措施應對當下處境。”盧米斯博士在一封郵件中說。
事實上,他們所撰寫的專題論文,權威得被媒體稱為“致癌物百科全書”。多年來,這家機構一共宣布了110多種致癌物。
這樣一個機構,當然無法忽視日益嚴峻的室外空氣污染問題。“機動車輛尾氣、工業(yè)生產、發(fā)電、家庭中固體燃料的燃燒,以及其他種種來源,已經污染了全球的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