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就在前天,復旦的研究人員將“燈光上網”的離線最高速率刷新到3.7G,實時系統平均上網速率達到150M,創造了世界紀錄。下個月,10臺樣機將亮相2013年上海工博會。
每秒數百萬次閃爍傳信息
昨天,記者來到復旦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實驗室實驗室,現場體驗了“燈光上網”的全過程。記者看到,兩組LED燈珠被分別裝在發射器和接收器上,并連接在一臺筆記本電腦上。記者將手掌擋住LED光線,果然筆記本電腦上正在播放的網絡動畫片中斷了,當記者移開手掌,動畫片又繼續播放。
復旦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遲楠介紹說,奧秘就在這一套特殊的發射、接收裝置上。“光和無線電波一樣,都屬于電磁波的一種,傳播網絡信號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研究中,通過發射器將LED中的衡電流改裝成通信電流,控制它每秒數百萬次閃爍,亮了表示1,滅了代表0。通過這種方式,LED燈泡可以快速傳輸二進制編碼。由此,電腦就能“讀懂”光線里隱含的“密碼”,實現“燈光上網”。
據悉,“燈光上網”設想來自英國愛丁堡大學物理學家哈斯,他2011年在美國一個電視節目上向公眾演示了他的燈光上網儀器。去年開始,上海市科委在全市高校和科研院所布局這一國際前沿的無線通訊技術,由遲楠教授擔任課題負責人。經過不到一年的努力,課題組在可見光通訊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取得重要進展:科研人員不僅在實驗室環境中利用可見光傳輸網絡信號,并且實現能夠“一拖四”,即點亮一盞1瓦的小燈,4臺電腦即可同時上網、互傳網絡信號。
產業化關鍵在于微芯片
遲楠介紹,現在課題組最需要攻克的,就是如何把裝滿電路和各種設備的發射接收器縮小再縮小,最終放進一塊芯片中。該技術的發明者哈斯就提出,通過給普通的LED燈泡加裝微芯片,就可以利用燈泡發送數據。
“現在,從燈光通訊控制到芯片設計制造等一系列關鍵技術產品,都是研究人員"動手做",目前還沒有商用的芯片組,要真正像WiFi那樣走進千家萬戶,需要通過一系列的產業化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遲楠說。
近年來,可見光通信已經成為國際通信研究領域的必爭之地,美國、歐洲、日本等國的通信科研人員,都在爭相進行研究。大家PK的焦點在于:“燈光上網”的速度。今年年初,遲楠課題組剛剛發表了可見光傳輸速率在1.5G的科研成果,不久就被刷新,“幾乎每個月都在發新的文章”。就在前天,復旦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實驗室又刷新了世界紀錄:將“燈光上網”的離線最高速率刷新到3.7G,實時系統平均上網速率達到15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