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網訊:我國的工業機器人研究開始于20世紀70年代,由于當時經濟體制等因素的制約,發展比較緩慢,研究和應用水平也比較低。1985年,隨著工業發達國家開始大量應用和普及工業機器人,我國在“七·五”科技攻關計劃中將工業機器人列入了發展計劃,由當時的機械工業部牽頭組織了點焊、弧焊、噴漆、搬運等型號的工業機器人攻關,其他部委也積極立項支持,形成了中國工業機器人第一次高潮。的9.6%。從工業機器人在市場應用角度來說,日本每1萬名生產工人中就擁有1700多臺機器人,意大利是1600臺,而在中國,每1萬名工人擁有的機器人數量還不足90臺。、直角坐標機器人、弧焊機器人、點焊機器人、搬運碼垛機器人等一系列產品,不少品種已經實現了小批量生產。作為一個產業,需要有成熟的技術和產品。相比國外而言,中國的機器人企業通過大約十年的發展,已經具備產業發展的條件,但中國的機器人產業依然是名符其實的“小”產業,機器人生產商要比從事國家大型支柱產業的企業更難以形成產業集群和規模效益。
我國目前正從勞動密集型向現代化制造業方向發展,振興制造業、實現工業化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任務。從制造業的發展歷程看,生產手段必然要經歷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的變革。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勞動力成本的不斷上升,如何進一步提高生產率、提高產品質量、降低勞動強度、改善勞動條件已經成為不少企業不得不考慮的問題。作為先進制造業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裝備和手段,工業機器人的應用和普及自然成為企業較理想的選擇。機器人工作站,特別是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的不斷出現,不僅大大增強了企業競爭力,也給用戶帶來了顯著效益,隨著企業自動化水平的不斷提高,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的市場肯定會越來越大,將逐漸成為自動化生產線的主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