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該公司營業總收入1.43億元,同比增長2.0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42萬元,較2011年同期下降16.75%。為此金運激光表示,該公司雖然在2012年經營業績有所下降,但管理層對該公司未來發展充滿信心,培育的一批能夠保持公司增長的項目進展較為順利,特別是應用于軍工行業的炮彈激光底火擊發成套裝備的研發成功和順利交付,標志著公司的整體技術水平的提升和多行業的擴展能力大幅提高。同時今年年初,該公司董事長梁偉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也表示,軍工項目去年開始有設備交付,2013年將繼續積極跟蹤項目的進展。
“戰爭之神”——火炮發射時,火光沖天,轟鳴聲響徹云霄,彈丸風馳電掣般飛向目標,場面蔚為壯觀。這一切的動力源泉,是來自于火炮發射時藥室產生的巨大能量。
炮彈底火英文名稱是“artillery primer”,是配用于炮彈的底火。它是裝在炮彈藥筒底部,用于輸出火焰點燃發射藥裝藥的部件。
底火的發展歷史可以追溯到16世紀末17世紀初,在這一時期,西方科學家J.孔克爾研制成功了一種靈敏度比較高的雷酸汞,為底火的發展創造了條件。1817年,英國人研制成功了用銅盂、雷酸汞等材料制造的底火,并很快被用于各種彈藥,這就是最早的底火。到1840--1842年間,底火被應用于槍彈和小口徑炮彈,從而出現了槍炮后膛裝填的定裝式彈藥,并促進了身管武器的快速發展。自1900年,在底火生產中采用無氯酸鉀擊發藥,1970年英國研制成功了“伊蕾”裝藥,使底火的生產安全性進一步提高,工藝性也進一步完善。
槍彈底火的歷史比底火的歷史要短一些,它隨定裝式槍彈的誕生而出現,并隨定裝式彈藥結構的不斷完善而發展。槍彈底火出現的具體時間已無法考證,但估計至少也有一個多世紀了。
隨著底火廣泛應用新材料、新技術和新工藝,其結構不斷改進,總體性能得到不斷提高。另外,由于高新技術在武器彈藥上的應用,高新技術彈藥、新概念彈藥的出現與蓬勃發展,對底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