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微信這樣的成功例子,騰訊的前景被一致看好,估值一再被拔高,微信的設計者張小龍也成為人人頂禮膜拜的業界領袖。不過,微信光鮮的背后并非無懈可擊——微信如何在可預見的未來實現盈利值得思考,其商業模式也不明朗。今天,讓我們從微信之父張小龍的設計理念,剝開來看微信有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完美,找找張小龍設計微信的漏洞。
2012年時張小龍曾在騰訊內部做了一場《通過微信談產品》的講座,業界至今以為美談,其中有一段它對于競爭對手產品的評價:
“所以當我們的競爭對手360做了一個“口信”,他們的定位很清晰,因為他們很善于做用戶需求把握,覺得越實在的產品、對用戶有實惠的產品,用戶就會越喜歡。事實上很多產品之前也是這么成功的,所以他們做口信也是按照這個思路,說我幫你省了短信費,可以集成到一起。
“我看了以后就竊喜,因為我知道這條路是不對的。很多時候,用戶在你這里省一點錢干什么?他會去買別的東西,奢侈品什么的,他的錢總是要花掉的,他要的是一種很爽的感覺。”以此為論據張小龍證明了微信“搖一搖”功能的成功。
但2月19日Facebook宣布以大約190億美元的天價收購了沒有搖一搖、漂流瓶、查看附近的人、朋友圈、游戲等功能的WhatsApp,據公開數據顯示當前WhatsApp的月活躍用戶已經到了4.5億。“沒有廣告,沒有游戲,也沒有噱頭。”專注于信息收發業務,甚至固執的堅持用戶付費使用作為其基本業務模式,這樣反張小龍理論的WhatsApp居然能在被巨頭林立的墻外野蠻生長,這難道不是對張小龍打臉么?
“省錢”才是最強吸引力
張小龍在講座中總結微信的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找到用戶心理訴求的本質”,對于一個大眾產品真的有所謂的用戶需求的本質存在嗎,事實上這只是他以自我為中心在他社交及觀察范圍內對于用戶需求的歸納而產生的一種幻覺。大家都很熟悉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由下至上是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實現,因人不同、情境不同對每個人而言本質需求總是會在變化的,如沙漠中瀕臨渴死的人的本質需求是什么?是要爽么,顯然是生理需求。
以產品用的爽為本質需求的用戶群體只能是其它需求相對弱或者已經被滿足的群體,對于最廣大的蕓蕓眾生而言“省錢”永遠是最強的吸引力之一。
我們可以看幾個簡單的例子:
1、2009年9月發布殺毒軟件正式版。2010年1月18日,360殺毒用戶規模突破1億
2、小米手機第一代于2011年8月發布,售價1999元,到2012年5月時150萬臺的銷量
3、2013年5月樂視推出電視,2013年全年30萬臺
4、2013年6月13日余額寶上線,2014年2月14日元宵節,余額寶站在了4000億元的規模之上。(同比2013年銀行間債市全年共發行地方政府債券也不過只有35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