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理分布來看,在2012年,北美占據著主要的3D打印市場,主要與商業和個人應用的高采用率。歐洲地區緊隨其后,對3D打印技術的需求在近年來也呈增長的態勢,德國、意大利、法國以及瑞典都有不少新的3D打印企業悄然興起。
據國外媒體報道,根據市場調查機構TMR公司最新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全球3D打印市場在2012年市值為22億美元,預計在2019年將達到72.4億美元,2013年至2019年的復合年化增長率為16.8%。在2012年,北美是全球最大的3D打印市場,不同的應用產業對該技術的采用率十分高,其中包括消費者產品、電子產品以及汽車部件等。”
3D打印無疑是制造業新興發展方向之一,雖然受限于生產技術,3D打印應用范圍有所限制,導致現階段產業規模較小,但看向未來五年,市場有望在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達到50億美元。
3D打印未來取決于市場
3D打印是科技和工業領域盛極一時的話題。《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作者杰里米·里夫金曾表示,以3D打印技術為代表的數字化制造技術,是引發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關鍵因素。然而一年多下來,一些3D打印機的生產商認為銷路不如預期,消費者似乎并不買賬,并進而懷疑3D打印的影響是不是被夸大了。就連曾經稱3D打印機的歷史意義堪比珍妮紡紗機湯姆—弗莫爾斯基也認為,在可預見的未來,3D打印技術恐不會對當今世界產生顛覆性影響。
僅憑一年或幾個月的商業數字,尚不足以準確判斷一項新技術引發變革的潛力。從總體上看,3D技術仍處于萌生、發展階段,要馬上見到明顯的商業效果,未免太不現實。當年投資當年見效的,那一定不能稱之為任何意義上的“產業革命”。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3D打印在媒體上的曝光率與其實際市場規模是不成比例的。事實上,里夫金本人關于3D打印的說法,也有被媒體放大之嫌。在談到“第三次工業革命”時,其原話是:互聯網與新能源的結合,將會創生出新一輪工業革命。在新能源中,排在3D打印之前的,有太陽能、風能、生物能等,其中哪個行業都比3D打印的規模大;在互聯網相關技術中,排在3D打印之前的有移動互聯網、知識工作自動化、物聯網、云、先進機器人、自動汽車等八項,其中任何行業的市場潛力也都比3D打印大。全球知名管理咨詢公司麥肯錫預測,到2025年,排名第一的移動互聯網市場潛力是3.7萬億至10.8萬億美元,排名第九的3D打印則為0.2萬億至0.6萬億美元。把3D打印技術等同于“第三次工業革命”,似乎更像是媒體認識的一種錯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