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week工控網訊:印度空軍退役上校約瑟夫?諾羅尼亞在《印度防務評論》雜志2013年7-9月號上發表文章:UCAV:AirborneWithoutaPilot。這篇文章介紹了世界各國無人駕駛作戰飛機研發和運用情況,分析了無人駕駛作戰飛機運用帶來的倫理問題,展望了無人駕駛作戰飛機的發展運用趨勢。文章編譯如下:
一架不可思議的飛機悄悄接近一系列目標,在選定最重要的一個目標后,準確無誤地發動攻擊,對目標造成毀壞性影響,最后飛馳而去。然而,即使這架飛機被擊落,也從來不會危及飛行員的生命安全。事實上,這架飛機的“駕駛員”甚至可能不是一名訓練有素的飛行員,而且可能位于數千公里之外。無人駕駛作戰飛機(UnmannedCombatAirVehicles,UCAV)正在迅速成為世界各國軍隊的首選武器,這一點還值得懷疑嗎?盡管許多國家的國防預算大幅削減,但是無人駕駛作戰飛機市場將繼續以健康的步伐快速增長。
無人駕駛飛行器(UnmannedAirVehicle,UAV),通常被稱為無人機,事實已經證明其在情報、監視與偵察(Intelligence,SurveillanceandReconnaissance,ISR)方面的價值。自從早在1973年“贖罪日”戰爭(YomKippurWar)中,以色列使無人機家喻戶曉以來,它們已經成為許多國家的寶貴資產。但是,攻擊力量完成不攜帶武器的無人機運用操作循環——收集和傳送的戰斗情報,將其分程傳遞到指揮所,發起有人駕駛空中打擊,最終執行攻擊,會造成嚴重的時間遲延。到攻擊飛機到達報告的位置時,目標本身可能已經移動。
利用無人駕駛作戰飛機可以消除這種時間延遲。無人駕駛作戰飛機能夠實時定位、跟蹤和摧毀目標,這一切都通過單一平臺完成,實際上又沒有飛行員在這種平臺上。同有人駕駛攻擊飛機相比,無人駕駛作戰飛機還具有更遠的航程、更強的機動性和更大的載荷能力,因為它們可以省掉生命支持系統、飛行控制系統、彈射座椅,甚至是駕駛座艙。不利的一方面是,由于操作員和空中無人機間的距離,無人駕駛作戰飛機的飛行控制面響應時間遠遠長于有人駕駛飛機的飛行控制面響應時間。目前,無人作戰飛機通常由位于地面上的操作人員遠程控制。作為替代方案,操作人員也可以位于無人作戰飛機附近的空中飛機上。在不久的將來,利用預先編程的路線和目標詳細信息、決策能力以及對空中和地面打擊火力的足夠防御手段,無人作戰飛機也將能夠完全自主地執行任務。那么,戰斗機飛行員存在的日子屈指可數了嗎?
美國的導航燈
十多年來,美國一直處于新興的無人駕駛作戰飛機革命前沿。2005年,美國部署的無人機占到其軍用飛機總數的二十分之一,但是現在這個數字已經飆升到三分之一。而且,這一數字仍在上升。據報道,美國空軍(USAirForce,USAF)訓練的先進無人機操作員數量要比訓練的其他任何單一武器系統操作員數量多。鑒于無人駕駛作戰飛機急劇發展,一些人認為,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Martin)研制的麻煩不斷且價格昂貴的F-35“閃電Ⅱ”(LightningⅡ)第五代戰斗機可能是西方國家建造的最后一種有人駕駛攻擊飛機。
美國認為無人駕駛作戰飛機對于其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軍事行動至關重要,這一地區許多可怕的恐怖分子在這種致命機器的攻擊下失去性命。根據新美國基金會(NewAmericaFoundation)的一份報告,僅在2012年,美軍在巴基斯坦的48次無人駕駛作戰飛機攻擊行動中打死222名至349名“武裝分子”。這份報告還指出,自美國2004年在巴基斯坦發動無人機行動以來,據報道被殺死的人員中84-85%是武裝分子,只有6-8%是平民,7-10%身份仍然“未知”。當地的評論人員對這些數字提出質疑,堅持認為被殺死的無辜局外人要比被殺死的恐怖分子多。然而,考慮到無人駕駛飛機攻擊創造的驚人戰果,就可以理解美國政府一貫堅定抵制巴基斯坦提出的結束無人機攻擊的強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