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米手環發布三天之后,一些廠商已經開始了降價動作,攻殼科技公布了它最新智能手環bongⅡ的價格——99元。
小米手環這個“破壞王”,很大程度上迫使一些像bong這樣的公司用“小米的模式”打小米。
“因為現在智能手環門檻不高,小米新推出的低價手環對市場有很大的沖擊性。”咕咚網運營總監梁昀說。
而在小米引發的這波手環降價潮的背后,則是智能手環不得不面對的骨感現實:一方面,在目前銷量不佳的情況下,很多企業要靠幾百元的高售價來弭平三費開銷和前期研發投入,降價會使其生存能力遭受考驗;另一方面,在缺乏“殺手級”應用,是非必需品的情況下,降價未必能帶動銷量上揚。
記者在北京中關村、深圳華強北走訪發現,降價潮已經開始顯現,一些廠商對記者表示,智能手環的市場還沒有熱起來就開始打價格戰了。看上去,這次來的不是條鯰魚,而是鯊魚。
“一天賣不出一個手環”
2013 年可謂是國內可穿戴智能設備的元年,隨著可穿戴硬件概念的火熱,國內掀起了一波智能可穿戴設備的創業高潮,但似乎市場并未如預料中火爆。
在中關村海龍大廈里,賣場智能手環區的負責人介紹,智能穿戴設備分布比較廣,尤其是手環擺放在比較顯眼的位置,很容易讓消費者找到。他并未透露銷量情況,但坦言手環的銷量只能稱得上一般。
而在中海電子市場上,記者看到可穿戴設備所占的面積比較小,也只被擺放在不太顯眼的地方。“一款手環剛剛推出的時候是比較容易賣出的,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就沒什么人買了,現在經常每天連一個手環都賣不出去。”一位賣家如是說。
同樣的情況發生在深圳華強北市場。
在全國最大的電子產品交易市場華強北電子市場,多個賣場中僅有幾個商家售賣“可穿戴”產品,確切地說,大多數都是采用聯發科芯片解決方案的“手表式”手機。
這與想象中的智能穿戴產品相去甚遠,一些所謂智能手表的產品更像是改裝版的手機,插入電話卡后可以直接打電話和收發信息,支持MP3播放、藍牙、Java后臺運行等一般手機功能,報價在100~800元之間。
“目前可穿戴設備產品大多數只是手表,但從性價比來看,還不如買個手機合適。”在桑達電子市場一樓的一名商家告訴記者,現在安卓手機也有七八十元的,看你要什么類型的,手表類型的也有。該商家對記者說,現在消費者對這些概念不是特別有興趣,海外采購商的興趣也不大。
而手環的吸引力則更差。
王晶(化名)從去年進入智能穿戴的批發市場,當時覺得可能是“下一個移動電源”市場。但她告訴記者,就目前的現狀來說,只有極少數人對這一類設備感興趣。“目前常見的智能手環無外乎就幾種功能,計步、運動監測、睡眠監測,針對特殊人群還有一些別的功能,比如針對老人、兒童的防走失等,但多數功能都集中在運動和睡眠監測,而這樣一個有幾個功能的手環最便宜都要100多塊,大部分人不感興趣。
而中關村的一名賣家直接對記者表示,他們更期待小米手環引發的手環產品的降價潮。
事實上,即使對于在國內較早推出手環的咕咚而言,現在智能手環市場還是非常不成熟的,在梁昀看來,手環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發展。
“目前整個手環行業還處于一個攀升期,用戶認可程度比較低,許多用戶都是處于觀望狀態,等到手環乃至可穿戴設備發展成熟了,這些用戶才會去購買。”梁昀對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