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3個月,就讓三家巨頭齊聚于一起并購案的原因,絕不僅是法國重型機電企業阿爾斯通出售的能源部門。
這起本應由通用電氣(下簡稱GE)在4月底進行的收購,卻因半路殺出的西門子戛然而止,到了6月初,三菱重工也高調宣布加入混戰。
在能源行業的整合中,過程曲折的并購非此一例,但阿爾斯通并購案卻更為復雜。因為從企業戰略角度來看,最優選擇是由美國金融與能源巨擘GE接手阿爾斯通能源部門,但在法國政府、英國政府和日本金主的多重“關照”下,原本純粹的公司間行為變得混沌。而面對接踵而來且難以觸碰的“三根刺”,阿爾斯通應如何反應?
第一根:法國政府“懸而不決”
法國政府對收購方的百般挑剔,或者說猶豫,現在已成為并購收尾的最大阻礙。這種“猶豫”主要出于兩方面的考慮:一是不得不同意的推力;另一個則是可資利用的動力。
阿爾斯通分拆的最直接推力,來自一系列難看的工業數據——4月,法國工業產出率轉為增長0.3%,增幅低于預期增長的0.4%。5月,法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為49.3,再次低于預期值51.0。可見,“低于預期”已成為法國裝備制造業發展的常態。這是一種內憂外患,意味著非拆不可的時刻已經來臨。
既是必然,為什么法國政府并沒有一步到位做出抉擇?目前,歐洲議會選舉在5月份結束,751個議席中129個被反歐盟政黨把持。尤其在法國,“國民陣線”完全領先,黨魁勒龐已經把目標鎖定于2017年總統大選。此時,法國政府顯然希望通過阿爾斯通并購案,平衡姓“法”、姓“德”或姓“美”的力量。
法國政府的手法是,將底牌蓋住,試圖利用這一事關國家形象與產業布局的大事件,來“對沖”歐盟向右轉的現實風險。批準由西門子并購,屬于“政治正確”,是向德國、向歐盟兄弟示好,有利于歐盟政壇重回整合軌道,也有利于平息可能的國內民族主義情緒。批準由GE并購,是產業發展戰略上的“正確”,也是順應反歐盟政黨之舉,以此堵住勒龐對政府力推歐盟的批評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