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訊:在過去,光伏產業中的“供應擴張”一詞一度幾與“產能擴張”成為同義詞。需求超過了你的產量控制范圍?想要擴張你的商業版圖,為自己設定更遠的終端市場占領目標?OK,那就擴大你的廠房面積,購買更多的生產設備吧!的封裝。然而,作為通用規則,光伏制造領域的最后一個成長階段中廠家們仍然是把增加自有產能作為擴大收入、增加出貨量的主要成長機制。而這種集體性心態,也被認為是2011年-2013年間光伏產業墜入產能過剩的主要原因。的重稅課收,光伏制造商們固然蒙受了巨大損失,造成連續幾個季度負債虧損,卻也讓中國曾經奉為金科玉律的“產能擴張論”思想徹底轉變過來。增加產能不再是制造商們增加供貨量的唯一選擇(至少不是首選),不同的供應商,其策略也有明顯地差異。
英利,從2012年到2013年蟬聯全球最大光伏供應商,在中國擁有從硅鑄錠到組件的完整的生產供應鏈,最近還涉足墨西哥以及加拿大的相關代工協議。昱輝陽光在土耳其、波蘭、印度、韓國也有自己的組件代工合作者,因為這樣可以使其免于在歐盟、美國所遭受的貿易抵制和高額關稅。相反,天合光能和晶科卻把目光瞄向了那些在破產邊緣苦苦掙扎、又擁有現代化先進設備的低層次供應商,將它們進行廉價并購。而晶澳也有一條自己的路子,它正在計劃自己在中國內部產能,另一個方面,它還進入南非與當地一家下游企業合資建立組件封裝工廠,用以生產對美出口的產品。在這樣的形勢下,中國的晶硅組件廠商們的國外組件產量達到了自2012年來的一個前所未有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