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3D打印,也正改變著藝術世界的風貌和走向:在各種以此技術為媒介的藝術品讓人耳目一新的同時,伴隨高科技而來的3D復制品,既影響原有藝術品的價值,也給藝術品造假插上了翅膀,贗品將更加泛濫而難以辨識和維權。
“自動生長”的4D打印
3D打印是指運用液體或粉末等“打印材料”一層層疊加,最終把電腦上的圖紙變成實物。
2013年10月,在英國倫敦科學博物館舉辦的3D打印技術展上,展出了600多件3D打印作品,其中包括仿生耳朵、鼻子、透明肝臟模型、各種藝術品、臥室、汽車、建筑結構等。更奇妙的是,這些3D打印作品,功能方面比真品更勝一籌。比如,3D打印仿生耳朵不僅能模擬耳聽覺,且更為出色;而Urbee 3D打印汽車則在耐用、環保、時尚方面,令許多傳統汽車相形見絀,使用時間也至少可達30年。
但某些3D打印物品也引發了巨大安全隱患。2013年5月,25歲的美國青年科迪·威爾遜用3D打印成功了世界上首支手槍“解放者”,并在互聯網上公布了設計稿,從而引發有關槍支管控的爭議。“解放者”除擊針為金屬,其余部件均為塑料(11540, -30.00, -0.26%)。威爾遜在奧斯汀市的一個射擊場測試了“解放者”的威力,結果相當驚爆——“解放者”能一槍斃命而完好無損,它使用標準彈匣,支持不同口徑子彈。此后不久,倫敦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收藏了該手槍,不是“解放者”原件,而是根據威爾遜發去的圖紙打印的一把。
專家認為,在人類未來的工業生產中,3D打印技術將成為主導。伴隨其他數字化生產模式的涌現,3D打印技術將推動實現第三次工業革命。
而就在3D打印技術研發成為世界性科技角逐的同時,4D打印技術也閃亮登場。思凱勒·蒂比茨是美國麻省理工自動化實驗室的創始人,2013年2月,他在加利福尼亞長灘島舉行的TED會議上公布了實驗室研發的4D打印技術。消息一出,整個業界為之沸騰。
“3D打印要預先建模、掃描,然后用相應的材料按照之前的計劃完全復制。”蒂比茨解釋,“4D打印則是直接將想要的性狀輸入材料當中,然后物體會‘自動’出現,不需要任何復雜的機電設備。”換句話說,4D打印除了有3D打印的“長寬高”三維結構,還增加了一個“時間線”。一旦它進入現實生活,很多科幻電影中才有的場面就會出現在世人面前。
工程軟件開發商“歐特克”(Autodesk)一直致力于4D打印技術研究,其首席研究科學家卡羅·奧古因說:“想象一下你從宜家買回來一張椅子,將它放在房間,然后它會自動組裝,這就是4D打印。”“4D打印中的第四個維度是‘自主組裝’,靈感來自生物的自我復制”,蒂比茨說,“我相信機器和建筑很快就能自我組裝、復制以及修復,因為這是自然系統的內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