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環保部等三部門聯合發布《能源行業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指出,2015年運行核電裝機達到4000萬千瓦、在建1800萬千瓦,年發電量超過2000億千瓦時;力爭2017年年底運行核電裝機達到5000萬千瓦、在建3000萬千瓦,年發電量超過2800億千瓦時。核電發展迎來一片利好。
發展清潔能源勢在必行
2009年年底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前夕,我國政府向世界做出了2020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的承諾,并且提出了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15%左右的目標。
非化石能源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例,2005年為7.2%,2013年為9.8%,依照這個趨勢來看,能源消費機構調整到達承諾目標的壓力很大。
當然,二氧化碳減排的壓力更大。對我國而言,經濟增速每降低一個百分點,大概就會有一百萬人失業,因此,GDP增速最低也要保持在7%~8%。而經濟總量的持續增加意味著能源消耗的持續增加,在能源需求持續上升,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結構中的比重又不能有效下降的情況下,因為化石能源燃燒就會產生二氧化碳,我們實現二氧化碳減排國際承諾的難度可想而知。
碳減排的目標合理與否暫且不論,既然已成國際承諾,再予以變更就很不嚴肅。加之經濟、就業的倒逼壓力,剩下來的選擇只有一個,就是盡快讓清潔能源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但清潔能源的發展也是困難重重,受到技術創新程度和市場路徑選擇的限制,風電和光伏短期內對保障我國能源供應所起到的作用會極為有限。最具潛力的是水能與核能。
此前一段時間,發展水能,盡快把我國仍然閑置的60%~70%的水資源變成清潔能源來源,已經成為社會共識。預計隨著我國跨區輸電系列工程的建設以及西南水電的大規模開發的展開,下一階段,水能在我國一次能源結構中的比重將愈加靠近目標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