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聯合國的預測,到2050年,全球人口將從現在的72億增長到96億,而且平均單人對肉類攝入的要求還要再增長一倍,動物性蛋白質的稀缺將惡化饑餓問題,那么,價格更低廉、消耗資源更少的替代性食品將前途無限。所以,盡管我們現在覺得人造肉和人造蛋怪怪的,說不定某天就會驚嘆,果然還是李首富有眼光。
近年來,因為人口增加、可耕地面積減少、環境污染等因素,農產品的產量大受影響,糧食短缺成為全球性問題。隨著科技進步,可以預見,市面上出售的人造食品會越來越豐富,但客觀地分析,人造食品有利有弊。接受還是拒絕?很可能會成為每個人不得不認真思考的問題。而更加讓人無奈的現實是,無論你怎么想,接受人造食品很有可能是我們未來活下去的必要選擇,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雖然目前多數人對人造食品的態度都是“吐槽”,雖然人造食品的很多技術目前還只能在實驗室中得到應用,但不可否認的是人造食品技術創新的熱潮已經來臨,各國都在“向人造食品時代過渡”,甚至有人說“人造食品將是21世紀人類的主要食品”。人造食品源源不斷涌現可謂水到渠成,吐槽再兇也阻擋不住科技進步的車輪。
不過,筆者覺得人造食品將成主要食品的說法未免有點危言聳聽,因為環境資源畢竟還能支持相當數量的天然食品生產,而且人造食品本身的技術完善和實現大規模生產普及也是急不來的事。在可預見的未來,人造食品只能作為一種新增的食物來源,充當餐桌上的“外援”,不可能反客為主。
說白了,“人造食品”其實就是精深加工食品,它們的出現并不是為了取代天然食物,而是使某些原料充分發揮它的資源優勢,為加工食品市場提供更多的選擇。人們對食物的選擇是多方位的,不但要考慮風味兒,還要考慮價格、飲食習慣等。姑且不說“人造食品”的口感不及天然食物,中國人本身也不如歐美人習慣食用加工食品。而諸如“打印牛肉”這樣的天價“人造食品”,經濟上也不具備可行性。
人造食品來了,既不必刻意獵奇,也不必專注吐槽,理性看待做出有利的選擇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