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圈就是一個大PK場,一個公開對壘的擂臺,能在場子里當主角、抓眼球的,絕對是潛力股。這兩天,小米與樂視因為一個影視的版權官司,開始了“360式”的口水戰,侵權、混淆視聽、轉移視線、隔空對話......一來一往,相信媒體圈收到最多的就是兩家的各種“聲明”了。但拋開這場版權訴訟的對與錯不談,其實兩家折騰起來,根在生態上。只不過這一次,小米強于硬件而而“軟”于生態的小辮子被抓住了。
當然,雷軍和小米是一家令人尊敬的公司,至少在互聯網思維、改造硬件和推動傳統產業互聯網轉型上,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小米手機、路由器、盒子、小米電視等品類也逐步豐富起來。但如果放在更大的互聯網格局上看,說小米和雷軍沒有“軟肋”,那是瞎掰,特別是“平地起高樓”的玩法,有些東西總是需要積累的,比如生態和應用、內容。
所以說,這次樂視“揪住”小米的七寸拼命“吐口水”,對小米和雷軍來說,其實是一件好事。至少提醒了一下,小米的硬件帝國雛形漸近后,該補補生態的課了。
從“根”上看版權之爭
先來回放一下樂視與小米交手的前幾個回合。6月27日,北京海淀法院判決,小米盒子侵犯樂視《金陵十三釵》、《我是特種兵》,《醫者仁心》、《當婆婆遇上媽》、《男人幫》、《山楂樹之戀》、《宮鎖心玉》7部影視作品的信息網絡傳播權,向樂視網賠償15萬元。這中間,小米盒子是一個連帶的責任,主角是iCNTV未來電視。其實,這并不是小米第一次在內容版權的陰溝上“惹事“,之前優酷、迅雷等與小米在這上面“交惡”過,只不過小米只提供硬件,接入集合和播控的iCNTV,算是有一個“避風港”的緩沖。
但這次樂視擺明了要與小米刺刀見紅的節奏,作為“口水戰”的發起方,樂視官司贏了,底氣更足,又處于高調階段,打起來自然是火藥味十足。看小米第一次回應,套路是“打太極”,搬出了“廣電總局要求必須接入規定的集成和播控平臺”的181號文來說事,還傳出“iCNTV可能會與樂視終止牌照合作”的消息。這一招的潛臺詞是,“侵權上法院已經判了,索性只能轉移視線了”,讓媒體的關注點轉到最近的——廣電整治違規接入視頻的盒子——這個事件上。
當然,從公關的角度看,這么做并沒有錯,這也是當年阿里、360慣用的玩法。只不過這次碰到樂視,有點麻煩。在隨后第二回合中,樂視又放出了“小米對樂視另外500多部電影電視劇侵權,后續會有一系列訴訟”的大招,等于又把鏡頭拉回來,并從道德上給小米戴“帽子”,還對小米之前對iCNTV的說法進行了澄清,稱“樂視與互聯網電視播控牌照方的央視CNTV旗下的未來電視的合作從未終止”,還搬出與華數、國廣東方等持牌者的關系。
可以說,樂視這次如此高調地對小米“發難”,手里顯然是攥著主動牌,底氣來自于樂視這幾年來一只在宣揚的“內容+應用+平臺+終端”的生態,在版權內容囤積上,樂視有這樣的資本。相比,小米在內容和生態上早就擺出了“終端+系統+內容”的“鐵三角”架勢,但后兩者,特別是是在生態和內容上,是“命門”,也是一直禁不起推敲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