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認為,iPhone6有屏幕尺寸4.7英寸與5.5英寸兩款機型,是蘋果歷來屏幕尺寸最大的智能手機,讓消費者相當期待,預計新機出貨量將遠遠超過iPhone5系列。富士康作為主要代工廠絕對不敢輕視,除了持續擴大產能之外,生產線作業人員也要隨之增加。而另有來自供應鏈方面的人士指出,目前富士康手中掌握著4.7英寸屏版約7成組裝訂單,更是將5.5英寸屏版訂單全部拿下。
消費者很期待,富士康要大賺。然而,iPhone6出世所帶來的巨大影響力絕不只體現在上述兩者身上,也絕不只有上述兩種狀態。要知道,這一切都要在3個月的時間里由100多萬名富士康員工完成。
我們來算這樣一筆賬。按照蘋果手機其他款型新機首次出貨量估算,iPhone6在9月上市應該出貨不少于5000萬部,假如市場價為每部500美元,而富士康每部只能拿到2%的加工費,這一批貨算下來,富士康會得到10億美元的收賬。把這些錢都發給員工,落到每人頭上也只有1000美元。
事實上,富士康中國內地工廠員工的月收入也就2000元左右。這個數字在幾年前,對于消費水平較低的中西部地區而言還算有點吸引力,可放到物價水平早已上漲許多的現在,幾乎成為了一條工資底線,再低真的就是壓榨血汗了。而這條底線,也許正是代工模式的底線。有人分析認為,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代工模式相對簡單,企業所創造的價值就是加工產品的價值,而這種價值包含成本和利潤,其中設備成本和人力成本是最主要的。代工廠的成功,即在于簡單勞動所創造的價值,而許多矛盾也因此產生,這也成為了代工沒落的原因。
不是跳樓,就是群毆,富士康近年來似乎已成為麻煩纏身的符號。富士康作為一家世界級的代工企業,過去由于大陸低廉的勞動力成本,極大地享受了這一紅利,并由此建立了巨大的競爭優勢。但目前,中國曾經引以自豪的低價勞動力正日益失去。富士康沒有膽量跟蘋果叫板,只能把壓力轉向員工,依靠嚴苛管理取得微薄利潤,員工的基本需求和權利被漠視。富士康工廠動輒數萬人,地域性、群體性很強,若堅持把人當做機器的泰勒式管理,富士康的工廠很可能變成一個個隨時都能爆炸的火藥桶。
以前,靠著2000元的月薪,富士康招工很輕松,很多人擠破頭想進來,但現在,不得不依靠政府動用行政力量幫忙招募,破壞本應由市場調價的勞動力供需關系,這也暴露出政府招商引資的弊端。政府一直對富士康另眼相待,使得富士康膽量變大,員工本該享受到的合法權益得不到應有的保障。矛盾的爆發也就只是遲早的事情。
“四流人才、三流管理、二流設備、一流客戶”,這是富士康的經營思路,現在,富士康已經在品牌和技術上雙雙缺失,在最底層的代工環節苦苦支撐,代工模式走向何方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