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秘書長羅軍介紹說,實際上3D打印是將設計好的物體轉化為三維設計圖,采用分層加工、疊加成形的方式逐層增加材料來打印真實的物體。
除了打印出身邊常見的生活用品外,3D打印在建筑等領域的應用也凸顯了未來的潛力。從19日開始,3D打印企業青島尤尼科技有限公司將用一臺長、寬、高各12米的巨型打印機打印7米見方的仿天壇建筑,預計將在6個月內完成打印。
這家公司董事長王紅說,這個巨型打印機看似笨重,但有著非常精細的手藝,它將擠壓成為半熔融狀態的打印材料層層沉積堆棧在基礎地板上,利用相關數據資料直接建構出原型。它的打印精度可以控制在毫米以內,對于注重精度的傳統建筑行業來說,這是一個跨越。
羅軍說,目前3D打印已被運用在文化創意、文物修復、生物醫療、工業設計等多個領域。如在航空航天器材上,一些關鍵零部件采用3D打印一次成型,使得其功能更加實用,體積和重量大幅減少;在醫療領域,3D打印被運用于牙齒再造和骨骼修復等方面,從而使治療更加精準。
“隨著技術的完善和設備的更新,3D打印的應用范圍將更加廣泛,接觸和使用這門技術的人群也將越來越多。”羅軍說。
“3D打印”能否取代傳統制造?
在風靡國內的暢銷書《3D打印——從想象到現實》的扉頁上,這本書的作者——全球頂級的3D打印專家、美國康奈爾大學教授胡迪·利普森引用了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瑞敏的一句話:“3D打印對現有企業而言,要么是天使,要么是魔鬼”。
這句話恰如其分地描述了當前各界人士對3D打印技術可能引起的產業變革的不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