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訊:2013年3月20日,無錫中級人民法院宣判,依據《破產法》規定,正式裁定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簡稱無錫尚德)破產。無錫尚德曾是全球四大光伏企業之一。然而,自2011年起,光伏行業遭遇近10年來最嚴重的困境,各太陽能光伏應用國家大幅下調政策補貼力度,導致市場出現嚴重的供過于求,全行業大幅度虧損。無錫尚德的負債總額一度達到23億美元。內外交困讓這家曾經國際領先的企業最終走上破產道路。的未來又將邁向何處?產量2011年約為29.9GW,中國是其中最大的太陽能電池生產國家,產量為20GW;中國前10個最大的生產廠就生產了11.5GW,具有GW級生產能力的企業有9個。主營收入6年間從44.9億元人民幣提升至202億元,股價一度超過90美元。企業成功的同時,尚德的創始人、董事長施正榮在2006年以23億美元成為“中國首富”。、英利、阿斯特太陽能等一批領先于國際市場的大型光伏產品生產商。產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全球累積裝機容量為1億200萬千瓦,其中中國占8%。輸往國外,污染和碳排放卻被留在了國內。””落槌
中國光伏受挫
早在幾年前,就有長期從事光伏產業研究的專家,針對國內光伏產業集中在中間環節、兩頭依賴國外市場、極易遭受“狙擊”等問題發出警告,但并未引起全行業的警惕。結果,在美國次貸危機與歐債危機先后爆發之后,一方面,歐美各國受危機影響相繼下調光伏補貼額度,市場嚴重萎縮;另一方面,在2012年11月和2013年6月,美國和歐洲出于保護本國光伏產業的目的,分別對中國光伏產品掄起“反傾銷、反補貼”大棒,長期“兩頭”在外的中國光伏產業,不得不面對9成以上市場份額淪陷的風險。
延伸閱讀:
“雙反”調查:是指對來自某個(或幾個)國家或地區的同一種進口產品同時進行的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當該產品以傾銷價格或在接受出口國政府補貼情況下以低價進入進口國市場,并對生產同類產品的進口國國內的產業造成實質損害或其他威脅的情況下,世界貿易組織(WTO)允許成員方使用反傾銷和反補貼等貿易救濟措施,恢復正常的進口秩序和公平的貿易環境,以保護進口國國內產業的合法利益。
反傾銷的最終補救措施是對傾銷產品征收反傾銷稅。反補貼包括臨時措施、承諾征收反補貼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