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薪資調漲引發議題
中國大陸“十二五”規劃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要達到7%以上,同時,中國大陸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提出“十二五”期間要努力實現最低工資標準年均成長13%以上,職工工資成長15%。二零一一年一月至三月中國大陸有十三個省份調整最低工資標準平均增幅20.6%。目前中國大陸全國月平均最低工資標準最高的是深圳市1,320元人民幣;每小時平均最低工資標準最高的是北京市十三元。中國大陸平均工資在2005年時為每年17,853元人民幣,2009年時已經增加到31,622元人民幣,年均增長15.4%,若扣除物價上漲因素,實際漲幅為12.4%。
中國大陸經濟從過去出口轉為內需,用提高工資為刺激消費成長為最直接辦法,調整最低工資標準省份中以華東地區居多。從最低工資金額來看,華東地區浙江成為目前中國大陸全國月最低工資標準最高的省份,但,漲幅重慶排名第一,其漲幅27.9%。
中國臺灣業者為解決中國大陸薪資高漲產生成本壓力,另一方面急單缺工造成無法接單的情況,進而考慮采用工業機器人以維持穩定的生產作業。
中國大陸工資平均上漲15%到25%,如果大陸每年調薪20%,在2015年工資調漲將達100%,未來5年勞動成本增加更明顯,屆時薪資將與臺灣的薪資差距不大。臺灣中型業者在二級城市發展,則傾向與當地經濟開發區、學校建教合作確保人力供給無虞;以長遠角度來看,遷廠或擴廠過程中,有經驗的勞工無法大量轉移,反而是單體式的工業用機器人是很容易跟著遷廠、二手機器人販售求現,加上可使用期限為15年,屬于耐久性工業產品,因此廠商也在積極思考人力和機器人的供給取得生產成本和品質之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