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訊:肖國棟正忙著把他的3D打印產品推向市場,試圖實現規模化和產業化。通過了國家監測和應用研究,進入到了批量生產階段。這項產品正是肖國棟的天津微深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一家當地做生物材料的企業,定制了他們100臺這樣的3D打印設備。。這也給傳統產業也帶來了契機。如果把3D打印嫁接到傳統產業上,就會使得傳統產業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或者說可以低成本完成這些事情。,縮短了汽車的研發周期。對于汽車來講,就可以加速新車型上市,形成競爭優勢。
吳承軒稱,“易歐司目前主要關注工業類的3D打印技術。但很多人對于工業機能夠做什么、能夠協助企業解決什么問題還不是很清楚。還需要有教育客戶的過程。”“易歐司提供的設備目前在行業內是價格最高的。”吳承軒表示,客戶購買,可能會感覺成本比較高。關鍵是在應用,找到能夠發揮其優勢的應用,成本就不是最主要的因素。比如一個很復雜的金屬件,用傳統方式加工即便能做也會非常困難,困難就會與成本有很大關聯。這種情形下,使用3D打印技術,成本就會比較低,這完全取決于應用。使用這項技術還可以快速做出產品原型。復雜度對我們來說不是問題,關鍵是功能性。但反過來講,一個零部件用傳統方式生產沒有問題,如果換成3D技術,可能會加大成本,這就是沒有發揮我們技術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