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激起千層浪。受地質認識和關鍵技術制約,2009年在國內掀起的頁巖氣熱潮并未取得理想效果,到2012年,頁巖氣的發展前景甚至開始受到業界的質疑,中石化何以逆勢突圍?
帶著疑問,近日來到中國首個頁巖氣示范區——中石化重慶涪陵頁巖氣田,深入兩江深處,穿行于高山峽谷之間,一探究竟。
在國內首個大型頁巖氣田——涪陵頁巖氣田,中石化江漢石油工程運用自主研發的3000型壓裂車在焦頁9號平臺進行國內首次“井工廠”模式壓裂試氣。
探尋頁巖氣“大糧倉”
中國天然氣需求量一直呈上升態勢,而天然氣資源稟賦卻一直先天不足,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對外依存度連年攀升。但隨著技術進步,近年我國關于對頁巖氣、煤層氣等非常規油氣資源種類和儲量豐富的消息不斷被證實,頁巖氣勘探開發被提上日程。抓住非常規油氣資源的“藍海”對近年傾力彌補上游短板的中石化而言是一個重要契機。
中石化稱,其早在2008年就開始涉足頁巖氣領域研究,將實現成功開發的北美地區與我國南方地區的頁巖氣地質條件進行對比研究,常規油氣地質與頁巖油氣地質進行對比研究,試圖找出保存頁巖氣的“大糧倉”——有利勘探區。
然而,頁巖氣藏屬于特低孔、特低滲的非常規的氣藏,儲層具有特殊的微觀結構和復雜的機理,而且勘探區塊所處區域地質條件復雜,又沒有任何成熟經驗可供借鑒。為此,中石化在頁巖油氣勘探開發和研究方面投入數十億元,幾乎所有上游企業都參與到這場“能源革命”中去。
從涪陵出發,汽車在崇山峻嶺之間穿行,漫山遍野都是深灰色的巖石,時不時在山頭或田間冒出。一個多小時后,我們才到達此行的第一站,位于崇山峻嶺之間的焦石壩頁巖氣首口發現井——焦頁1HF井。井場機器轟鳴,不時有石油工人來回穿梭地忙碌著。勘探南方分公司總經理郭旭升指著一塊塊從地下2000多米深處的深灰色頁巖告訴我們:“這就是存儲頁巖氣的‘大糧倉’,整個焦石壩地區的頁巖氣就像是床豐厚的大棉被,可勘探起來真是沒少費勁。”
作為勘探開發中打頭陣的先頭部隊,郭旭升體會頗深。為探準這個‘大糧倉’,幾年來,中石化通過學習國外頁巖氣勘探開發的理念和經驗,跳出常規思路,開展頁巖氣測井模型建立及解釋、地震資料綜合解釋、頁巖氣富集研究,逐步摸清頁巖氣的富集和保存規律,發現涪陵地區焦石壩區塊整體保存條件較好,海相龍馬溪組頁巖層穩定性好,是保存完整的“大棉被”。
通過不斷的基礎研究和實踐,經過嚴密的選區、鉆探、產能評價,終于在2011年底,他們完成了第一口海相頁巖氣參數井焦頁1HF井的論證,由此打開了海相頁巖氣勘探新領域。2012年11月28日,焦石壩地區實施的第一口頁巖氣井——焦頁1HF井鉆獲高產頁巖氣,取得了商業頁巖氣戰略性突破。
至此,以焦頁1HF井獲得商業頁巖氣為標志,中石化乃至中國頁巖氣開發取得了歷史性突破,從此進入高速發展階段。2013年,國家能源局正式批準涪陵頁巖氣田為國家級頁巖氣產能建設示范區。
涪陵地區頁巖氣的歷史性突破,對中石化而言,既是機遇,更是挑戰。而如何實現持續穩產是對中石化的一大考驗,也是人們最為關心的問題。
2013年上半年,中石化在焦石壩地區完成了600平方千米的三維地震,部署實施了3口評價井和17口開發試驗井,這輪新部署井都已鉆遇優質頁巖氣層或高產頁巖氣流,基本落實了焦石壩主體優質頁巖氣藏。勘探南方分公司頁巖氣專家張漢榮說:“焦石壩頁巖氣田的發現和丁頁2HF井的突破,解禁了整個川東南1000多平方千米的頁巖氣勘探面積,焦石壩龍馬溪組海相頁巖氣這個大倉庫,正在逐步擴容。”
江漢油田副總經理胡德高說:“截至4月10日,已開鉆62口,完鉆33口,完成試氣投產的23口均獲高產氣流,完成10億方/年的集輸工程、11座地面集氣站的建設,建成10億萬/年的生產能力,日銷售200萬方/天,為下一步供氣做好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