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設備正在成為超越智能手機的市場新星,無論是在資本市場還是在媒體宣傳中,可穿戴設備都是被追捧的熱點話題。可穿戴設備,簡單說來就是可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戶的衣服或配件中的一種便攜式設備,目前市面上已經出現的可穿戴設備有智能手表、智能眼鏡、智能腕帶等。基于可穿戴設備市場的美好預期,包括互聯網巨頭在內的各大企業都紛紛將目光瞄準這一市場,一場洶涌的可穿戴設備浪潮似乎即將襲來……
“多數用戶在購買可穿戴設備6個月之后都會停止使用”,雖然可穿戴設備廠商不愿意接受這一觀點,但是市場研究機構Endeavour Partners還是在日前發布的報告中公布了這一調查結果。由于相關技術不夠完善,產品的實用性不足,生態系統不統一以及缺乏殺手級的應用,盡管可穿戴設備的市場呼聲很高,可消費者對此卻并不買賬。在市場“虛火”的映照下,可穿戴設備正在面臨淪為“雞肋”的風險。
概念熱炒,市場“虛火”過旺
互聯網巨頭進軍可穿戴設備,這似乎已經成為科技界的一種“時尚”,英特爾、蘋果、谷歌、微軟、三星、Facebook等公司都已經“扎堆”這一領域,而在資本市場,有關可穿戴設備的概念都受到了追捧。這不禁令人想問,可穿戴設備真的有這么火嗎?
可穿戴設備真的很火,但是從目前看,這僅僅是市場的“虛火”,從那些已經推出的可穿戴智能設備來看,仍然沒有任何一款產品足以掀起革命性的浪潮,并且根據市場研究機構Endeavour Partners的調查顯示,消費者對于可穿戴設備的熱情也并不高漲,那些已經購買了可穿戴設備的用戶會在很短的時間內(一年內)放棄使用,今天的可穿戴設備的生命周期顯然無法和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智能電子產品相比。
“可穿戴設備被過度炒作,業界對于銷量和銷售額的預期都不切實際”,市場研究公司Technalysis Research分析師鮑勃·奧都耐爾(Bob O'Donnell)拋出了這一觀點。雖然這一觀點會受到質疑,但是仔細思考一下卻也不無道理。盡管可穿戴設備的美好預期令人向往,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其仍然處于市場發展的初級階段,今天市面上的可穿戴設備在功能上仍然無法與智能手機相比,而且這些設備很多都運行在不同的平臺上,與其他設備之間的互通性很差,消費者在使用時會受到諸多限制。就拿現在頗為成熟的智能手表而言,從功能上看其更像是一個簡化版的智能手機,而且操作也并不那么方便,在不菲的價格下,消費者實在難以產生強烈的購買欲望。
不過,現狀并不代表未來。從長遠來看,可穿戴設備無疑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市場。有研究機構指出,可穿戴設備真正的“春天”將在五年之后到來,屆時其將成長為一個具有相當規模的產業。Technalysis Research預測,2018年全球可穿戴設備的銷量將達7050萬部,營業收入為117億美元,2013年這一數字分別為990萬和21億美元,增長空間非常可觀。
打造殺手級應用是關鍵
什么是開啟可穿戴設備市場的未來之鑰?答案是殺手級應用。今天,可穿戴設備的浪潮已經掀起,但是人們卻看不到一款革命性產品和應用,像iPhone那樣橫空出世顛覆市場。“只有一款重磅產品的出現,可穿戴設備市場才有望發展成比肩甚至替代智能手機的市場”,NextMarket Insights公司首席分析師邁克爾·沃爾夫說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在今天的可穿戴設備市場上,專注于運動的設備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這個市場仍然缺乏增長潛力,只有重磅產品出現后,可穿戴設備市場才將迎來真正的大發展。
殺手級應用的匱乏確實是可穿戴設備市場的一大硬傷。從目前市面上的可穿戴設備產品來看,無論是智能手表、智能腕帶還是智能眼鏡,從功能上看都似乎只是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簡單復制和擴展——來電顯示、語音通話、短信查看等,并且很多產品在沒有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配合下還無法實現這些“先進”功能,這就意味著,當前的可穿戴設備只是智能手機的“配件”或是“附屬品”。那么,消費者又有什么必要花錢買一個可有可無的東西呢?
可穿戴設備想要真正發展,必須與智能手機不同,做一些智能手機無法做到的事情。“可穿戴設備必須找到真正的解決方案,不是關于技術,而是關于用什么樣的技術讓你做以前沒做過的事情”,英特爾公司副總裁兼新設備事業部總經理麥克·貝爾(Mike Bell)認為這才是問題所在。確實,對于消費者而言,一個不同以往的產品顯然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可穿戴設備只有“做智能手機之不能做”,才能夠得到青睞,從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當然,可穿戴設備面臨的問題不僅僅于此,建立統一的生態系統,增強設備之間的互操作性,降低開發人員的開發難度,開發出種類繁多、數量可觀的應用,都是可穿戴設備在未來發展中需要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