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最好的國家之一。德國生態治理的成功,得益于政府在制定政策時,始終注重調動社會各階層的力量,充分發揮“生態民主”的強大整合力和激勵作用。政策的實施。首先是政府與企業合作,企業與企業合作。如,在杜伊斯堡,兩家大型藥廠和一家造紙廠合作建造了一家污水處理廠,每家占20%左右的股份,另外30%多的股份由政府占有,政府負責污水處理廠的管理和監督。如果有別的企業想新建污水處理廠,政府會建議他們繳納很少的費用,和這三家企業合用污水處理廠。并且,經過這家污水處理廠處理的水會被這些企業循環利用,也可以按照相關要求以低于地下水的價格出售給園林和綠化部門。由此,污水處理廠不僅承擔了公益責任,而且成了有經濟效益的市場主體。建污水處理廠不僅不是負擔,而且能帶來收益,企業建污水處理廠積極性很高。其次是政府與公民合作。以萊茵河的治理為例:政府讓萊茵河兩岸的居民入股,成立萊茵河治理股份制管理機構,對所關聯的河段生態環境進行日常維護,居民也能獲得一定的股份收益。因此,居民在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重吸引下,會積極主動地投入到生態治理全過程。再次是政府與教育機構合作。政府充分利用教育機構的平臺作用,形成了完善的環境教育體制。德國的環境教育內容直接寫入有關中小學教學大綱,并注重學生的生活體驗,強化生態治理的公民責任和義務,使公民環境保護意識成為一種自覺。德國公民較高的生態覺悟使他們能夠主動積極地參與環境保護活動,環境保護變成了一種全民自覺行動。德國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85%的德國人把環保問題視為國內第二大問題,75%的人希望德國的環境政策水平繼續保持在歐盟的領先地位。廠,共同聘請相關公司進行管理,有效降低地方垃圾處理成本。如果出現了靠地方聯合解決不了的問題,地方政府要申請州政府提供幫助,但上級政府只起輔助作用,主要工作仍舊要靠地方政府承擔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