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網訊:原標題:從親生路線到“二股東”路線:騰訊玩法為何變了?
我有一個在易迅做技術的同學,昨天他對我說,過兩天易迅就會開一個內部員工的會議,到那天,一切就都明朗了。
我明白我這個同學所說的“明朗”是指什么,騰訊入股京東的傳聞飄了半個多月,易迅是否會并入京東,易迅的員工比劉強東還要著急。而他所說的“過兩天”,也就指的是這周五了。
他告訴我,他已做好了兩手準備。如果易迅仍然保留,他就不動;而如果并入京東,他就打算去廣研工作。過去一周,他已在騰訊內部的RTX上與微信的相關技術負責人打好了照面。
而從易迅找技術人才的,除了最翹首的微信,還有騰訊的其他部門。“在傳聞面前,沒有人會無動于衷。更何況,你要面對的是一個沒有辟謠的傳聞。”他在微信上留下了這句話。
“很難理解騰訊高層會把在電商領域的‘親兒子’給割出去。”傳聞發出后,我這個同學起初一點也不相信,但不同的媒體又相繼傳了幾次,外電都報道了,他自己也開始懷疑了。
不理解的不只有他,還有當當網的李國慶。昨天,李國慶在交流時說,劉強東不會給騰訊控股權,騰訊還把電商交出去,這是戰略上要放棄電商的節奏?
或許用“戰略上放棄”這個字眼有些嚴重了。但衡量這個問題的標準是,如果沒有這個業務,其它的平臺級公司是否會威脅到騰訊的戰略安全?
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辨證。現在來看,顯然已不會被威脅到,因此騰訊完全可以通過戰略投資來替代非得自己去做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