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訊:在海西,近年來發展新能源汽車成為熱門詞匯。就像燃油汽車離不開加油站一樣,電動汽車的推廣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是充電設施的建設。由于目前電動車的續航能力依然較弱,車輛分布和行駛范圍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充電樁的分布。但是,與星羅棋布的加油站相比,充電站的數量卻遠遠沒有跟上。公司董事長劉振亞在今年“兩會”期間向媒體表示,為電動汽車充電的充換電設施將對社會“全面開放”。發改委發布的《關于電動汽車用電價格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也確定,對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用電實行扶持性電價政策。此前,社會資本之所以遲遲難以進入充電樁建設,就在于電價不優惠。
對福建省的有關部門來說,應當衡量好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關系。當前,電動汽車市場尚處于培育期,充換電設施建設投入大、見效慢甚至不掙錢,有關部門不妨通過稅費減免、財政直接投入等形式,加大對充換電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在培育市場的同時,保障群眾的使用需求。
對福建的企業來說,電價優惠應該是一個突破口,政策上已經打造了一個價值洼地。目前泉州市面上已經有4輛上牌的電動汽車,直流快充充電樁也開始動工建設。可以預見,隨著泉州電動汽車消費者越來越多,充電樁建設也將進入高速發展期。充電難,將不再成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