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以計算機三維設計模型為藍本,通過數控成型系統,利用激光束、電子束等方式將金屬粉末、塑膠、細胞組織等材料進行逐層堆積粘結,制造出實體產品。
業內人士介紹,3D打印技術經過30年的發展,已經發展到第二代,實現了從“平面”到“立體”、從模型到功能性的轉化。目前,3D打印技術在工業領域主要應用于模具、模型等行業,以及大型金屬結構件的直接制造和精密金屬零部件的直接制造;在生物工程方面,則是打印牙齒、骨骼修復、培養細胞等方面。
世界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秘書長 羅軍:那么我覺得可能再過5年、10年,我們將會步入到第三代3D打印的時代,這個顯著的特點就是3D打印技術,它與互聯網技術、與智能技術、與智能材料技術能夠結合得更加緊密。
在羅軍看來,3D產業目前還處于“拓荒”時期。從產值效益來看,2012年,包括設備、材料的銷售在內,全球3D打印技術的產值是100億元。2013年,這一數字翻了一番,達到200億元。但是與其他傳統產業相比,3D打印只是一個新興的市場。
世界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秘書長 羅軍:我們認為這個規模還是非常小,全球現在才200多個億人民幣的產值,全球3D打印這么大一個市場,也趕不上一家傳統的制造業機構中型企業一年的產值,所以現在發展還是屬于一個起步階段。
盡管“3D打印”已是時下熱門的流行語,但這項技術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什么樣的變化,還不得而知。事實上,3D打印技術并不完美,它在材料、技術方面受到諸多制約,限制了自身發展。
世界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秘書長 羅軍:有材料的突破,有什么功能性的產品,就要有什么功能性的材料。有的說,我們現在速度太慢,打印一個復雜的東西可能需要一個月,有些要幾個小時。
參展企業工作人員:最大的一個問題,我認為一個是技術的問題。目前這個技術所生產的產品的材料還是不能夠真正當做一個產品應用,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大的瓶頸,是未來我們要突破的。
傳統制造業經過數百年發展,工藝水平非常成熟,并已形成完善的體系。相對而言,3D打印技術不具備批量生產優勢,成本更高,無法在短期內取代傳統制造業。因此,3D打印技術的未來發展在于發揮自身優勢,在個性化定制等方向上發力。
世界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秘書長 羅軍:它的優勢在哪里?它解決了傳統制造業做不了或者很難做,個性化、復雜、高難度(的問題)。這些不是你傳統制造業的優勢,但是是3D打印技術的優勢。所以3D打印的發展,未來一定要抓住自身的比較優勢,比較優勢要找到。發揮它的強項。
羅軍認為,未來3到5年是3D打印技術發展的轉折點。誰先打開3D打印的應用市場,找到有效的商業模式,讓3D打印從小眾走向大眾,誰就能夠引領3D打印市場的發展。而如何將3D打印技術更好地與市場需求結合起來,則是一段漫長的路途,需要市場的檢驗和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