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薛禹勝投運。“十一五”期間,中國電網建設進一步加快,電網規模比21世紀初翻了一番。不但在建特高壓直流工程的技術水準和國產化水平不斷提升,而且±1100千伏輸電技術的研究也取得了新的成果。已成為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系統規模最大、資源配置能力最強的交直流混合電網。中國獨創的電力系統穩定性量化分析技術及大停電的時空協調防御體系對特高壓電網的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支撐。中國不但擁有世界一流的特高壓試驗研究體系、標準體系,也全面實現了國內電工裝備產業升級。中國特高壓成為世界電力科技的制高點。的建設,代表著未來電網的發展趨勢。在大規模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智能化的技術方面,中國與發達國家處于同一起跑線,而中國提出的堅強智能電網賦予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更多的內涵。可以相信,中國將會繼續占領世界電力科技更多的制高點。
石油工業全新跨越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油學會理事長邱中建
黨的十六大以來,面對世界能源格局動蕩變幻,我國石油繼續高舉改革開放的旗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形成了天然氣快速發展,西部快速發展,海洋加快發展,海外加快發展的新局面,實現了石油工業的新跨越。
10年來,石油勘探開發實現了從東部到西部、從陸地到海洋的戰略突破。東部大慶油田在原油5000萬噸連續穩產27年后,實現了原油4000萬噸10年持續穩產的輝煌成就;渤海灣盆地陸上油田繼續穩產,保持年產5000萬噸以上。西部鄂爾多斯盆地破解了低滲透油氣藏經濟開發難題,油氣產量超過5000萬噸,成為“西部大慶”。近海2010年實現油氣當量超過5000萬噸,成功建成“海上大慶”。
10年來,我國天然氣進入大發展時期。不僅天然氣產量大增,世界排名從2002年第十六位上升到2011年的第六位,進入天然氣生產大國行列,而且以西氣東輸主干線為代表的全國性管網和多元化供氣體系基本形成,供氣范圍已從氣田周邊擴展到31個省市區。天然氣消費年均增長100億立方米,占一次能源的比重達到4.5%,并有迅速增加的希望,逐步擔負起改善我國能源結構的使命,成為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