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生產企業也在暗中角力,拒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已有機器人生產企業100多家。不僅國外工業機器人生產巨頭搶灘中國機器人市場,國內包括天津、重慶、上海、江蘇以及廣州等地,都在發展自動裝備、工業機器人。
最近在機器人市場上有這樣一個故事:位于佛山的廣東志高空調為了配備生產線機器人,跑遍了沈陽新松、上海沃迪、珠海博信、廣州數控、東莞樂伯特等幾個國內主要機器人生產廠,最后選擇了購買廣州產的機器人。
為何選擇廣州產地機器人?工作人員說,因為技術好,生產地距離志高廠又近,后期機器人售后服務、技術交流及工程方案對接都方便才做出最終選擇。
看似市場細節的小故事,卻蘊含了如何贏得市場、贏得競爭力的大道理。正是因為“先進技術”和“系統服務”,讓廣州機器人最終贏得競爭力。
其實,不僅是工業機器人,包括3D打印、智能生產等更多的前沿技術正給珠三角各個角落的生產車間帶來巨大沖擊。面對由于技術進步所引發的制造業革命,廣州應當承擔怎樣的功能和角色?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書記所強調,對于廣州來說,轉型升級必須搶占經濟發展的制高點,廣州要充分發揮國家中心城市、省會城市的優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金融、科技、總部經濟發展等方面加大力度,占據產業價值鏈的高端。
廣州要發揮區域中心輻射功能,為珠三角制造業轉型提供系統服務和動力源(600405,股吧)泉顯然是關鍵任務之一。志高空調“淘”遍各地機器人的感受是,企業最希望在工廠半徑200公里的范圍內,能找到有實力的研發生產企業。從一線市場呼聲來看,廣州在輻射整個珠三角智能制造業及其服務領域最具地理優勢。
廣州已出臺《關于推動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但要真正將紙上規劃形成市場影響力,還存在不少挑戰。
機器人的關鍵技術在于數字控制系統和信息服務系統,廣州數控最終研制出自主品牌機器人,是因為在這兩方面有實質性突破。而對于廣州大量制造業企業來說,他們在資金、人才和其他各方面都難有同樣實力。這就需要廣州解決共性問題,搭建更多發揮實效的公共研發平臺。而如何調動政府、企業、科研院所三方的力量,既激發本土研發機構活力,又引進國際研發力量,形成“創新島”,為經濟發展釋放更多“引擎”效應,就值得研究。
在深圳有過創業經歷的“創一代”曾櫸嶒認為,就互聯網行業來看,目前國內這類技術、研發人才主要活躍在北京,這種氛圍正在不斷帶動同類行業人才“北上”。城市的核心競爭力離不開人才要素,廣州對人才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如何重現當年的“孔雀東南飛”,同樣是廣州在搶占經濟制高點中面臨的重要挑戰。
顯然,這場源自于生產線的革命已經催生了一個全新的市場需求。廣州如何做好珠三角轉型升級的“動力源”,擔當好工業“大腦”以及產業“智力源”的角色,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