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環保”已成為人們生活中出現頻率比較高的一個詞。特別是“沙塵暴”和“霧霾”出現后,它已將人們的視線從對重大環境污染事件的關注轉移到了對我們整個生存環境的關注。這除了“沙塵暴”和“霧霾”已影響到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存環境外,更多的是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和生存質量意識有了顯著的提升。的確,在中國大地上,環境保護問題已到了“最危險”的時刻,不得不讓我們每一個人警醒起來,共同加入到環境保護中。
前些年,由于一些地方的考核體系和少數領導干部政績觀出了問題,在發展過程中一味追求“GDP”,不該上馬的污染企業上馬了,不該審批的違規項目審批了雖然全國人大1989年就頒布了《環境保護法》,但在現實環境中,還需要靠一些地方的黨政主要領導自覺遵守。
重霾頻襲、跨界污染、源頭告急、難以追責,一系列環保難題久治不愈。大氣污染數據造假企業行政處罰最高罰款5萬元,比不上企業一天的治污費。環保法修改歷經三次審議,重典將如何向污染宣戰?
全國人大代表秦希燕律師:重典治污,就得讓污染者不敢越雷池一步,打破“違法便宜守法貴”的怪圈;完善聯合防治,告別治污“一畝三分地”;源頭保護落到實處,生態補償機制讓保護者受益。只有真正強化政府責任,才能杜絕“口號環保”之患。
環境保護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任何破壞環境的行為都是違法行為,都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和歷史的譴責。污染治理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需要各級黨委政府和全體人民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強烈的歷史使命感打好攻堅戰與持久戰,更需要《環境保護法》繼續發威,讓破壞生態環境建設的企業和相關責任人受到最嚴厲的處罰。
據了解,3月9日提交大會審議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環境保護法的修改被列入人大今年的立法計劃,該草案最快可于今年4月出臺。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主任委員陸浩表示,歷經三次審議的環境保護法修正案草案有望于今年出臺。“草案已經過多次討論和修改,我們建議新環境保護法能盡早完善并出臺,目前看今年推出的概率較大。”之前的草案中,人們普遍認為環境保護訴訟主體范圍過窄,“新環保法將對這方面有所完善。”陸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