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風力發電網:在中國風電三十年發展史的大部分時間里,外資企業都是中國風電市場中的主角,也為初期產業發展奠定了基礎,做出了貢獻。數據顯示,2003年外資整機制造企業占有中國市場份額的86%,但在10年后的2013年,其市場份額縮減到了5.84%。2008年,按當年新增裝機容量排序,前5名整機企業中有2家外資企業,而到了2013年,沒有一家外資整機企業進入當年新增裝機前10名。作為“后起之秀”的中國本土風電整機企業成為中國風電市場的絕對主力,外資企業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外資企業在抱怨市場規則的同時也不得不承認出現今天的局面也有其自身的原因。一是其產品型譜較為單一,按照歐洲環境標準設計制造的風電機組已無法滿足中國風電細分市場的個性化需求。近些年中國整機商紛紛推出針對中國環境氣候特點的低風速、高海拔、抗低溫、抗臺風等多種細分產品,獲得了不錯的市場效果。而外資整機商雖然在國外市場的產品序列普遍能夠滿足需求,但在中國風電市場中,對特色機型的投放步伐明顯慢于國內企業。二是在大功率風電機組產品的投放上,仍落后于國內企業的速度。據中國風能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來自在華外資風電整機企業的產品,在全國百千瓦級風電機組新增裝機容量中占67.25%,在兆瓦級機組中占6.01%,在多兆瓦級機組中的占比為零。三是外資整機產品在價格上競爭不過中國本土品牌。目前外資機組價格約比國產機組價格高出5%左右,對于設備投資占比高的風電開發建設而言,這是一筆可觀的數目。雖然曾經憑借在技術、設計、經驗等方面擁有較大的品牌溢價能力,但近些年來中國整機商的進步有目共睹,很多方面已經達到甚至超過外資產品。因此,在設備還未完成一個壽命周期,難以完整體現其可靠性和度電成本之前,業主更傾向于選擇帶有一些爭議性質的“性價比”。這些原因,連同外資企業寧肯丟單也不屈就合同方的“霸王條款”的堅持原則的行為,都使其市場處境越發被動。
目前,雖然有些外資整機企業收縮了在中國市場的業務,但更多的還是選擇了堅守。維斯塔斯等大型外資企業,在做中國市場布局時就已經考慮了將產品銷往中國以外的亞太市場的產能設計,所以即使目前來自中國市場的訂單不多,但誰也不會輕易放棄這個全球最大的風電市場,尤其是對深耕中國近三十年的外資企業,更是如此。反過來講,以國外產品技術為發端的中國風電產業,如果在短短數年之內就將所有外資品牌從國內市場中擠壓出去,既是不現實的,也是不明智的。一個公平、開放、競爭的市場應該是“內外兼修”的和諧系統,外資企業對于中國風電市場的價值,可以從“術”和“道”兩個層面來理解。首先是“術”,即在技術和管理上可供中國企業學習借鑒的價值。盡管核心技術競爭力是不會因為同處一個市場就能輕易習得的,但外資企業的優化管理以及對上游供應鏈的要求培育,則有益于中國風電市場的所有參與者。其次是“道”,即以誠信為基礎的商業道德,以尊重為前提的世道人心。而這也恰恰是中國企業最該學習的地方,看“百年老店”如何通過對核心價值的堅守做到基業常青,看其如何以科學為本的精神做前瞻性的巨大投入。“術”的靈通轉圜和“道”的頑強堅持,成就了偉大公司,也將涉世之初的市場投機者度化為有底線意識的企業人格體。中國企業應善于從競爭對手身上看到自己的不足,取長補短。如此,公平的游戲規則更容易建立,競爭的市場機制也能更好的運行,行業生態將更加和諧健康。對中外風電企業的相處之道而言,莎翁筆下的“Live and let live”(寬容與共存)很合適,這既是一種哲學思想,更是一種商業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