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后,各個企業資金鏈緊張,礦山資源頻頻轉手。但2009年一過,進入2010年,鐵礦石市場再度活躍,礦石開采熱情高漲,全球礦石投資增加,很多公司涌入了礦石領域。目前,各國礦企來到中國,和中國企業合作意愿較高。盡管新興礦企現在產量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小,但待投資達產后,這些公司的鐵礦石產能會有很大的釋放,和我國企業有著很多的潛在合作機會。
正是在這種局勢下,大型國際礦企優勢地位有所削弱,主要源于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全球范圍投資擴產。
礦石投資成為潮流,在澳大利亞、巴西等傳統富礦區,中小礦企的擴張勢頭尤其迅猛。
二是海外權益礦增加。
金融危機后,我國企業加緊出海,交易方式多元化,通過股權收購、資產收購和合資、合營等方式獲得增加礦源。
三是國內礦的制衡。
進入2010年,我國鐵礦石進口價格一直較高,盡管我國鐵礦石品位低,但國內礦石企業開采積極性高漲,生產積極性增加,鐵礦石對外依存程度下降。
截至10月份,我國鐵礦石進口量同比已出現連續7個月下滑,這種趨勢主要和國產礦增產較快、歐美日需求較高有關,不能輕判市場主動權出現轉向。
首先,進入2010年,全球鋼鐵產量仍在增長,歐美日經濟迅速回升,全球粗鋼產量已經恢復到金融危機前水平。所以,不能將我國進口礦下降,等同于全球鐵礦石需求量減少。
其次,國產礦、進口礦此消彼長,但國產礦替代作用有限。2010年,由于礦石價格保持在高位,國內企業開采積極,國產礦快速增長,對進口礦起到了一定的替代作用,但這種替代作用不會持續下去,因為中國礦石資源品位低、埋藏深、開采成本高,與國際礦山多為露天礦、開采便利的特點形成鮮明對比。
所以,進入2011年,鐵礦石市場雖會出現緩和,但基本格局不會變化。近兩年,我國礦石還將依賴于進口礦市場。這是因為高成本導致國內礦石產量的高增長不可持續,全年進口量將不會有明顯下降;另外,國內企業出海收購的礦山,很多處于開發階段,尚未達產,導致權益礦占總量的比重提升幅度有限。
但在三四年以后,隨著海外礦山開采的增加,特別是金融危機后,我國企業出海收購礦山達產后,進口礦中的權益礦產量會有大幅提升,這將逐步扭轉國際礦石市場上我國企業的被動局面。
11月中旬,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預計,隨著境外開礦規模擴大,權益進口礦將由現在的5000萬噸增加到3億噸,未來權益進口礦要爭取達到總進口量的50%。筆者認為,依托這一前景,再結合國產礦,我國企業就掌握了鐵礦石的市場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