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一枝獨秀的中國經濟正引領世界經濟走出低谷,而中國經濟的強勁表現(xiàn)緣于宏觀調控的有力支撐,所以中國宏觀政策的未來走向是全世界密切關注的話題,這也是媒體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會期確定及背后含義爭執(zhí)不下的主要原因。
政治局會議定基調
11月27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為這些爭論提供了標準答案,即明年宏觀經濟政策的大方向不變,要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繼續(xù)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本次中央政治局會議為即將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下基調。
根據以往的規(guī)律,每年11月底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都會分析研究下一年的經濟工作,而會議對形勢的判斷和對工作的部署會成為隨后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重要風向標。比如,2008年11月28日政治局會議確定“將保增長作為明年首要任務,繼續(xù)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10天后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基本沿襲這一基調;2007年11月27日政治局會議定下“防過熱、防通脹”的首要經濟任務,“嚴格控制固定資產投資過快”,隨后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重復同樣論斷。
除了正式會議所宣示的政策取向之外,中國領導人還在不同場合重申保持政策連續(xù)的重要性,最近一次是溫家寶總理在中歐領導人會晤期間的表態(tài)。溫家寶指出,當前各國宏觀經濟政策的重點仍然應該是應對危機、刺激經濟增長,過早“退出”會使成果得而復失。歐元集團主席容克在同一場合也強調,當前世界經濟確實存在不穩(wěn)定、不確定因素,還不是輕言“退出”的時候。
經濟復蘇尚不穩(wěn)固
剛剛爆發(fā)的迪拜債務風波再次提醒世界,金融危機的余波仍然沒有過去,雖然幾乎所有的分析人士都認為迪拜債務風波無法同去年的雷曼倒閉事件相提并論,但在經濟恢復基礎依然脆弱的情況下,迪拜事件對信心的影響不容小視。全球金融市場在迪拜事件之后的走勢也再次說明,以“扶梯速度”獲得的回升隨時可能以“電梯速度”回落,經濟回穩(wěn)缺乏堅實的基礎。
現(xiàn)在可以確認,中國經濟復蘇的“綠芽”已經成長為“小樹”,不過目前階段經濟仍然難以承受劇烈外部沖擊的影響。在剛剛步入復蘇階段的時候,需要政策支持以穩(wěn)固上行基礎。觀察歷年來中國經濟增長的各項拉動因素可以發(fā)現(xiàn),投資的拉動作用一直保持平穩(wěn),出口的拉動作用卻在逐年提高。
金融危機主要是在出口方面影響中國經濟,今年投資和消費在政策拉動之下有效彌補了出口下降帶來的影響,但這種拉動作用能否在在沒有政策支持的條件下得以維持,還不得而知,貿然退出刺激政策導致經濟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過早退出有前車之鑒
美國和日本都曾經有過政策過早退出導致經濟再次探底的慘痛經歷。美國的教訓發(fā)生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經過大蕭條之后美國實施“羅斯福新政”,經濟緩慢復蘇,經濟增速艱難地回到了6%以上,但是當時美聯(lián)儲擔心通貨膨脹重現(xiàn),擔心商業(yè)銀行的大量超額存款準備隨時可能對市場形成沖擊,所以在1937年提高了存款準備金率,正是因為這一政策導致商業(yè)銀行不得不回收已經發(fā)放的貸款,最終引起貨幣供應的快速萎縮,隨后便出現(xiàn)了經濟的再次衰退。
日本的教訓則更為慘痛,上個世紀90年代房地產和股市泡沫破滅之后,日本實施了非常寬松的宏觀政策,到1995年經濟出現(xiàn)了復蘇的跡象,隨后出現(xiàn)了關于政策是否退出的討論,而日本政府終于在1997年開始提高增值稅,接下來又提高了利率,徹底打亂了市場的預期,也就為“失去的十年”埋下了隱患。
前車之覆,后車之鑒。美國和日本曾經的政策失誤給中國宏觀政策制定提供了反面教材。主張政策及時退出的人是希望政策制定者避免矯枉過正,但政策制定者同樣需要明白,行百里者半九十!
政治局會議定基調
11月27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為這些爭論提供了標準答案,即明年宏觀經濟政策的大方向不變,要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繼續(xù)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本次中央政治局會議為即將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下基調。
根據以往的規(guī)律,每年11月底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都會分析研究下一年的經濟工作,而會議對形勢的判斷和對工作的部署會成為隨后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重要風向標。比如,2008年11月28日政治局會議確定“將保增長作為明年首要任務,繼續(xù)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10天后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基本沿襲這一基調;2007年11月27日政治局會議定下“防過熱、防通脹”的首要經濟任務,“嚴格控制固定資產投資過快”,隨后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重復同樣論斷。
除了正式會議所宣示的政策取向之外,中國領導人還在不同場合重申保持政策連續(xù)的重要性,最近一次是溫家寶總理在中歐領導人會晤期間的表態(tài)。溫家寶指出,當前各國宏觀經濟政策的重點仍然應該是應對危機、刺激經濟增長,過早“退出”會使成果得而復失。歐元集團主席容克在同一場合也強調,當前世界經濟確實存在不穩(wěn)定、不確定因素,還不是輕言“退出”的時候。
經濟復蘇尚不穩(wěn)固
剛剛爆發(fā)的迪拜債務風波再次提醒世界,金融危機的余波仍然沒有過去,雖然幾乎所有的分析人士都認為迪拜債務風波無法同去年的雷曼倒閉事件相提并論,但在經濟恢復基礎依然脆弱的情況下,迪拜事件對信心的影響不容小視。全球金融市場在迪拜事件之后的走勢也再次說明,以“扶梯速度”獲得的回升隨時可能以“電梯速度”回落,經濟回穩(wěn)缺乏堅實的基礎。
現(xiàn)在可以確認,中國經濟復蘇的“綠芽”已經成長為“小樹”,不過目前階段經濟仍然難以承受劇烈外部沖擊的影響。在剛剛步入復蘇階段的時候,需要政策支持以穩(wěn)固上行基礎。觀察歷年來中國經濟增長的各項拉動因素可以發(fā)現(xiàn),投資的拉動作用一直保持平穩(wěn),出口的拉動作用卻在逐年提高。
金融危機主要是在出口方面影響中國經濟,今年投資和消費在政策拉動之下有效彌補了出口下降帶來的影響,但這種拉動作用能否在在沒有政策支持的條件下得以維持,還不得而知,貿然退出刺激政策導致經濟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過早退出有前車之鑒
美國和日本都曾經有過政策過早退出導致經濟再次探底的慘痛經歷。美國的教訓發(fā)生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經過大蕭條之后美國實施“羅斯福新政”,經濟緩慢復蘇,經濟增速艱難地回到了6%以上,但是當時美聯(lián)儲擔心通貨膨脹重現(xiàn),擔心商業(yè)銀行的大量超額存款準備隨時可能對市場形成沖擊,所以在1937年提高了存款準備金率,正是因為這一政策導致商業(yè)銀行不得不回收已經發(fā)放的貸款,最終引起貨幣供應的快速萎縮,隨后便出現(xiàn)了經濟的再次衰退。
日本的教訓則更為慘痛,上個世紀90年代房地產和股市泡沫破滅之后,日本實施了非常寬松的宏觀政策,到1995年經濟出現(xiàn)了復蘇的跡象,隨后出現(xiàn)了關于政策是否退出的討論,而日本政府終于在1997年開始提高增值稅,接下來又提高了利率,徹底打亂了市場的預期,也就為“失去的十年”埋下了隱患。
前車之覆,后車之鑒。美國和日本曾經的政策失誤給中國宏觀政策制定提供了反面教材。主張政策及時退出的人是希望政策制定者避免矯枉過正,但政策制定者同樣需要明白,行百里者半九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