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軸承網】于學軍認為,制定長期穩定的房地產市場政策其核心是拒絕“炒房”,防止房地產市場形成泡沫。他認為至少應堅持兩條:第一是限制外籍及外資購買中國的普通居民住宅,提高其交易成本,以阻擊國際熱錢追逐人民幣資產,從而避免形成人民幣資產泡沫;二是各級政府出讓土地必須實行公開拍賣,所得款項要拿出一半以上存入專門設立的公益賬戶,作為解決社會養老保險及經濟適用房開發的資金來源
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下的中國經濟,自去年四季度以來出現了以外貿出口受挫為主要特征的經濟增長困局。江蘇銀監局局長于學軍在研究中發現,中國必須突破外向型經濟增長模式的局限,形成以內需為主或內外需并重的經濟增長新模式,才有可能走出困境。為此他提出,當前中國應從科學確定經濟增長目標、制定人民幣與“一籃子”貨幣掛鉤的匯率制度、制定長期穩定的房地產市場政策、有效轉變經濟增長模式、實行利率自由化、謹防信用風險和通貨膨脹重現等六個方面入手。
去產能化尚需時日
于學軍認為,我國經濟連續近六年的高速增長,主要得益于持續高增長的外貿出口。外貿出口不僅體現為本身在外需拉動上的作用,而且影響到固定資產投資等形成的國內需求,一外一里,一明一暗,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我國自去年四季度以來出現的經濟增長困局,關鍵原因即是外貿出口受挫,從而使中國產能過剩,繼“去庫存化”之后又面臨著“去產能化”,外貿出口下降皆因美歐等主要終極消費市場遭受金融危機的巨大沖擊所致。因此在短期之內,只要外貿形勢得不到徹底好轉,中國經濟增長困局便難以根本改變,“去產能化”仍需假以時日。
于學軍表示,從長遠來看,中國可以尋求改變經濟增長模式以獲取經濟長期有效的增長,即突破外向型經濟增長模式的局限,形成以內需為主或內外需并重的經濟增長新模式。但那需要大力調整經濟結構、深化經濟管理體制改革,并不能在近期完成。因此,指望在短期內重現中國經濟在2008年之前的高速增長,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由于世界經濟一體化以及金融國際化,中國又形成一個外向型特征極為明顯的經濟發展模式,因此中國在當前遭受的國際金融危機中并不可獨善其身。危機的影響預計將是長遠的,即使危機在兩年之內能夠結束,經濟開始復蘇反彈,國際經濟增長的格局、結構也會進行深度調整,世界經濟增長也許從此即進入一個長期調整的低迷時期。
“六招”促轉型
于學軍提出,我國當前亟須關注和制定六方面的主要經濟政策:科學確定經濟增長目標、制定人民幣與“一籃子”貨幣掛鉤的匯率制度、制定長期穩定的房地產市場政策、有效轉變經濟增長模式、實行利率自由化、謹防信用風險和通貨膨脹重現等。
如果單方面把我國經濟仍然保持在高水平增長上,將帶來兩方面影響:一是加大各種經濟資源的投入;二是容易造成經濟數據的不實統計。于學軍認為,目前我們要重新思考我國經濟發展的目標、方向、模式等等,而不必單方面追求經濟增長的高指標,特別是要強調“保民生”的重要性。
對我國外向型經濟增長模式來說,保持人民幣匯率的市場均衡至關重要,這應作為我國宏觀經濟政策中的核心原則長期得以堅持實施。目前人民幣保持市場均衡匯率水平,我國的外貿出口及經濟增長依然較為困難。但這并不是均衡匯率本身的問題,而主要是歐美等發達國家終極消費市場深度下滑所致,因此暫時并不能依靠壓低人民幣匯率來解決我國的出口下滑問題。“即使中國仍然面臨出口困難,即使經濟增長的壓力暫時不減,中國仍要敢于將人民幣對美元大幅升值,以保持市場均衡匯率水平,并適當脫離美元而更多參照歐元等其他所謂的‘一籃子’貨幣。這當中的一個重要標志即是我國的外匯儲備應保持大體平衡。”于學軍說。
房地產市場作為一國經濟發展晴雨表,其政策的長期穩定,應著眼于滿足居民的實際住房需求上來,穩定價格、穩定預期。其核心是拒絕“炒房”,防止房地產市場形成泡沫。于學軍認為至少應堅持兩條:第一是限制外籍及外資購買中國的普通居民住宅,提高其交易成本,以阻擊國際熱錢追逐人民幣資產,從而避免形成人民幣資產泡沫;二是各級政府出讓土地必須實行公開拍賣,所得款項要至少拿出一半以上存入專門設立的公益賬戶,用于解決社會養老保險及經濟適用房開發的資金來源。
此外,放開資金價格即實現利率市場化,打破金融體系的管制與壟斷,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及“三農”金融服務不足問題的根本途徑。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關鍵標志,是銀行業存款利率的自由化,即實現由市場競爭主體依據市場競爭規律而形成的定價?制,這方面可分階段進行。
于學軍指出,在當前應對這場全球金融危機的特殊時期,巨額的信貸投放自有其必要性,但長期來看卻無可避免地帶來兩個問題:一是信貸膨脹會引發銀行產生大量不良資產;二是出現資產泡沫并導致通貨膨脹卷土重來。當前還是應保持清醒的頭腦,決不能放棄基本的調控與監管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