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一列由110節神華KM98新型30噸軸重運煤專用車輛組成的“試60016次”運煤列車準時抵達黃驊港站,標志著我國首列軸重30噸重載列車試開行成功。
專家表示,神華軸重30噸重載鐵路列車的試運成功,填補了我國軸重30噸鐵路重載技術的空白,標志著中國鐵路運輸業繼客運高鐵之后,貨運也將迎來一個新時代———“重鐵”時代。
試運成功 步入“重鐵”時代
8月27日9時19分,一列由110節神華KM98AH新型30噸軸重運煤專用車輛組成的“試60016次”運煤列車,由朔黃鐵路神池南站發車,歷經11小時21分鐘的安全運行,順利到達黃驊港站。神華集團副總經理薛繼連宣布:我國首列軸重30噸重載列車在朔黃鐵路開行成功。
8月28日下午,在由中國工程院和神華集團共同組織的“軸重30噸以上煤炭運輸重載鐵路關鍵技術與核心裝備研制研討會”上,朔黃鐵路公司新任董事長賈晉中表示,我國既有重載運輸技術體系是建立在25噸軸重基礎上,30噸及以上大軸重重載運輸技術尚屬空白,朔黃鐵路30噸軸重重載運輸成套技術項目難度大、涉及面廣、試驗周期長。尤其是對既有鐵路基礎設施進行強化改造和創新難度最大,也是實現30噸軸重重載運輸的重中之重。
“朔黃鐵路30噸軸重重載運輸成套技術是在對既有鐵路改造的基礎上實現的,這非常了不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認為,“與新建鐵路相比,這將大大節約基礎設施的投資,直接把既有的鐵路變成了重載鐵路,大大提高了運力”。
中國工程院院士杜彥良在接受《中國聯合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鐵路的發展趨勢是“客運高速”和“貨運重載”,也就是“多拉、快跑”,重載運輸是除高速鐵路以外,鐵路現代化的又一個標志。按照目前國際重載協會的規定,重載鐵路有三個條件:一是軸重達27噸以上;二是列車重量不小于8000噸;三是長度不小于150公里線路上年運量不低于4000萬噸。朔黃鐵路作為國內第一條軸重30噸的運煤專線,已經全部滿足國際重載協會規定的三個條件,成為名副其實的重載運輸鐵路。此外,朔黃鐵路是在既有鐵路基礎設施上進行改造,投入很小的經費,就大大提高了運輸效率,這在國際上是很少見的。
“神華軸重30噸重鐵試運成功,是我國繼高鐵之后又一項重大技術創新。”杜彥良告訴記者,“這對于中國鐵路運輸業意義重大,標志著中國重載鐵路時代的到來。”
中國工程院院士周福霖、梁文灝等表示,希望盡快完善重載鐵路的技術,規范章程、建立標準、形成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大軸重成套技術體系,使得重載鐵路技術更加成熟便于推廣應用,有朝一日“中國重載鐵路”也能如“中國高鐵”一樣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關鍵技術與核心裝備研制
神華集團新聞宣傳部主任孟堅告訴《中國聯合商報》記者,“軸重30噸煤炭運輸重點鐵路關鍵技術與核心裝備研制”是神華集團承擔、朔黃鐵路公司負責組織實施的“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該項目在神華集團副總經理薛繼連主持下,神華攜手鐵科院、南車、北車、華為等國內多家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和企業單位,進行了一系列關鍵技術和核心裝備的研發、集成和創新。
據介紹,軸重30噸重載運輸技術創新,首先表現在機車、車輛等領域。神華牽頭成功研制出牽引力達960千牛的大功率交直交電力機車———“神12”,研制了軸重30噸載重100噸級的底開門KM98型貨車,并成功開發了目前國內最先進的綜合檢測車。
“在軸重30噸重載運輸成套技術創新中,對既有鐵路基礎設施進行強化改造和創新的難度最大。”賈晉中告訴記者,我們首先選擇50公里示范段開展實車試驗、移動加載車試驗,首次全面掌握了30噸軸重條件下線路基礎設施受力狀態與荷載特征,為確定線路基礎設施強化改造技術條件提供了至關重要的理論支撐;同時,結合各類試驗數據和理論分析結果,建立了橋涵、軌道、路基、隧道結構狀態評估模型和技術指標,提出了我國既有重載鐵路開行軸重30噸及以上重載列車技術條件。
“特別是在軸重30噸重鐵管理運維等支持系統的創新上,薛繼連創造性地提出了‘動態檢測、靜態監控、綜合分析、狀態檢修、立體養護’的新理念。”賈晉中說,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神華朔黃鐵路成功研發出了最先進的無線通訊平臺———基于4G技術應用的LTE的鐵路寬帶移動通信系統、重載列車狀態監測系統、智能化協同操控系統和運輸優化調度系統等等。
薛繼連告訴記者,“神華軸重30噸重載技術是在借鑒國際、國內先進經驗的基礎上創新發展起來的”,是神華面對企業自身需求、國內資源分布現狀和國際市場發展格局三重壓力下的必然選擇。
據介紹,神華軸重30噸重載列車由“神華號”十二軸大功率交流電力機車單機牽引,全列采用KM98型30噸軸重100噸級煤炭漏斗車輛編組,總長1573米、載重11000噸、總重13420噸。與C80型車輛編組的萬噸列車相比,該列車單列增加運量1720噸。
目前朔黃鐵路已經完成30噸軸重重載運輸主要技術和裝備的研制。全面推廣應用后,朔黃線年運輸能力將達到4億噸以上,年創造經濟效益約增30億元,運輸效率提高30%以上,百萬噸公里單位能耗降低30%。